2023年3月11日
中國重新開放及歐洲剛過去的冬天較為溫暖,不僅降低了全球經濟衰退的機率,還改變了投資格局。
金融市場受一連串正面的發展所支持。首先,中國已停止執行對經濟造成壓力的政策或措施,並將重點轉向適度推進基建項目。中國的消費已經復甦,房地產市場靠穩,2023年整體增長有望顯著轉強,人民銀行也不會大幅改變現有政策。同時,歐洲今個冬季異常溫暖,避過陷入能源危機,甚至下一個冬天的能源儲備也取得良好進展。歐洲央行或將視此為進一步收緊政策的機會,對市場的整體影響喜憂參半。
中國和歐洲經濟前景改善仍有變數,但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已有降低。不過,我們仍然預期西方國家企業盈利將下跌,並憂慮貨品價格急跌,甚至在下半年演變成短暫通縮,導致核心通脹率低於3%的目標難以實現。因此我們選擇將目光投向亞洲。
滯後數據與領先指標分歧
在美國,滯後的「硬」經濟數據如就業、零售銷售和工業生產,以及領先的「軟」數據如採購經理指數和信心調查,長期出現分歧,令人相當困惑。
許多這些領先和滯後關係,形成下半年經濟衰退的預期。從上而下的數據和柏瑞投資自下而上的證券選擇流程均見到有證據顯示,由於疫情期間的供應鏈限制令市場積壓大量訂單,緩減了經濟和就業所受的衝擊。這些訂單雖然正在減少,但始終需要交付。
與此同時,市場對於貨幣政策滯後效應的時間和程度,以及最壞情況到底已過去還是未出現,仍存分歧。看漲陣營認為,目前金融狀況將在3至6個月內影響經濟,而當前正處於高峰期。不過,根據長期經驗,我們仍然傾向相信滯後期為12至18個月。
考慮到勞動力市場的狀況難以動搖,由價格推動的強勁收入增長,消退的速度會較成本壓力消減快得多,導致邊際利潤下跌。標普500指數的一半成份股公司,在收入增長約5%的情況下,利潤卻收縮約5%,情況非比尋常。收入增長5%而利潤未能增長7%以上的情況,過往很少發生。無論企業業績是否超出分析師預期,都不是一個健康的局面。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這種盈利下跌為意料之中。
經濟並沒有像市場預期般放緩,企業盈利卻下跌。假如經濟確實放緩,遠期盈利預期勢將再下調,而且不僅是2023年。已發展市場的股票投資者可看到40年來通脹緩減的趨勢一致,包括擴張期加長、衰退期縮短、市場下調幅度較小、市盈率趨高等,我們注意到許多這些長期趨勢開始逆轉。我們對美國股市採取防守態度,預計未來9至18個月的基本面包括現金流和流動性或會惡化。我們的增持股票風險預算正轉向新興市場股票,如經濟衰退沒出現,或可在債券市場找到理想的風險調整後回報機會。
在固定收益市場,30年期美國國庫債券最近數月表現極佳,歐洲和中國的正面經濟發展減低中期收益率進一步走低的可能性。在全球經濟沒有衰退的情況下,美國的違約率相對於之前的周期可能會保持在較低水平,原因是「到期牆」直至2025年才會真正開始。另類資產方面,由於中國正適度推進基建計劃,為商品帶來提振作用。
作者為柏瑞投資亞洲多元資產投資組合經理。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市場及投資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衝力射球消失之迷 |
上一篇: | 股息作被動收入 移民稅務要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