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5日
全球股票年初至今上漲逾7%,亞洲股票反彈並走向牛市。固定收益市場迎來穩健的資金流入,大宗商品重拾漲勢,而隨着美元強勢消退,區域貨幣前景有所好轉。
不過,市場的漲勢往往先於經濟拐點出現,讓人難以精準把握入市機會。而且各個市場的步伐可能不一,意味着投資者在布局時應採取精挑細選的策略。
疫後重啟進展順利
目前來看,中國的重新開放進展頗為順利,出行和旅遊業在春節期間強勁反彈。
官方數據顯示,新冠感染病例高峰已過,我們認為2023年消費有望從去年接近零的水平反彈至約7%。中國今年的GDP增長料達5%以上,並帶動亞洲經濟增長4.5%。如果復甦勢頭繼續超出預期,增長步伐勢加快。
相比之下,其他地區的經濟增長可能顯得乏力。雖然較溫暖的冬季和天然氣價格回落,降低了歐洲的衰退風險,但我們相信其經濟增長僅會持平或小幅向上。與此同時,近期ISM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可能在下半年出現輕微衰退。
令人鼓舞的是,通脹從去年底的峰值大幅回落。美國去年12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6.5%,遠低於去年6月的9.1%高水平,而美國聯儲局偏好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指數按年增速也放緩至4.4%,為一年多以來最低。歐洲方面,12月通脹按年增速從11月的10.1%放慢至9.2%。
儲局年底前寬幣策
鑑於勞動力市場依然緊張,對於通脹能否順利降到目標水平仍存在不確定性。不過,通脹回落的幅度足以令央行放慢緊縮步伐,聯儲局繼12月加息0.5厘後,最近僅加息0.25厘便印證了這一點。
目前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價格反映了利率將在6月見頂於4.9厘,而大部分聯儲局官員估計的峰值在5厘至5.25厘之間。但未來何時減息仍無定論,我們猜測聯儲局在2023年底前考慮放寬政策,以實現經濟軟着陸。
鑑於目前聯儲局較其他主要央行更接近加息周期的尾聲,美元的下行壓力可能加大,投資者應避免造好美元。與此同時,利率波動減少應有利於優質收入和收益增強策略。
重要的是,中國復常和即將到來的復甦,在全球層面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機會。特別是隨着美元強勢消退、金融狀況紓緩,新興市場股票應維持跑贏大盤,目前其市賬率較發達國家低40%,且盈利勢頭逐漸見底。
留意互網醫療設備股
中國股票估值仍具吸引力,今年每股收益增長有望達到14%,高於亞洲(日本除外)的6%。隨着中國消費復甦,國內消費品、互聯網、醫療設備和交通運輸類股,應在重新開放初期更為受惠。
其他地區方面,歐洲股市對中國的敞口位居全球第二(佔銷售額的8%),美國則有多家博彩和消費品公司高度依賴中國消費支出。在亞洲,旅遊業相關資產和大宗商品公司有望得到大幅提振。
中國需求和建築業活動復甦帶挈能源和基本金屬。我們看好總體大宗商品,今年總回報料達高雙位數。由於澳元走勢與中國經濟狀況高度相關,澳洲相對強勁的經濟增長,以及澳洲央行的鷹派立場,均利好該貨幣。
相比之下,美股估值尚未充分反映我們對今年盈利下降的預期。整體美股指數的風險回報狀況依然不利,建議避開美國增長股和科技股。2023年良好的開局為市場帶來喘息機會。不過,並非所有市場都已擺脫困境,投資者在未來幾個月要精挑細選。
作者為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見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亞洲經濟將強勢反彈 中國領漲 |
上一篇: | 科技股回吐 阿里美團莫撈C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