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2月14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星級經理見光死 高買低賣屬常態

2月13日,周一。投資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往績不反映未來雖是老生常談,但害怕錯失、害怕損失等心理,往往主宰了多數人的投資決定,高買低賣常見得很。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Jason Zweig對投資大眾的行為心理素有深入研究,老畢年多前看過他談論「科技女股神」伍德(Cathie Wood)旗艦基金ARK Innovation(ARKK)的文章,針對散戶追表現與基金回報的反向關係提出實證。此刻科技股、迷因股炒風再現,這些歷史數據不乏重溫價值。

害怕錯失vs害怕損失

話說,2015及2016年,ARKK累計升幅不足2%,惟2017年大漲87%,並在隨後3年(2018至2020年)分別錄得4%、36%及157%回報。單看這幾年的表現,ARKK確實驕人,當中2018年雖只取得低單位數增長,可是標普500指數同年見紅,「契媽」逆市上升,足以向粉絲交代有餘。

問題是,在ARKK展翅高飛初期「上車」的投資者少之又少,那些年,女股神壓根兒就沒有多少「粉絲」。根據Jason Zweig提供的數字,2016年ARKK資產管理規模(AUM)僅1200萬美元,翌年基金價格爆升87%,惟資產規模變化不大,遲至2019年底,也只徘徊於十餘億美元水平,看似大增,但起步點極低,論實際金額算不了什麼。

到了2020年,「契媽」才脫胎換骨,資金發瘋般湧入。證諸晨星(Morningstar)統計,ARKK在2020年3月至7月「吸金」60億美元,同年9月至2021年3月再增逾倍,達130億美元。諷刺的是,基金價格幾乎同一時間見頂,伍德就此步下神壇。

顯而易見,散戶是在ARKK數年間累積了驚人升幅、臨近強弩之末才趕搭尾班車,一窩蜂追捧下,基金僅餘的動能極速耗盡,最終「車毀人亡」。不妨想想,大家在什麼時候聽到Cathie Wood這個名字?斷估不會早過2020年。拜媒體爭相吹捧所賜,女股神無人不識,股民害怕錯失集體高追,ARKK資產管理規模與基金經理聲望一起以幾何級數跳升,惟人氣、財氣最旺時,往往就是星級經理「見光死」之日,伍德絕非第一個,也肯定不會是最後一個。

針沒兩頭利

賺多是跑贏,輸少也是跑贏,害怕錯失的另一面就是害怕損失。讀者可知道,在美國主動型交易所買賣基金中,哪隻於一年內歷來吸資最多?答案是JPMorgan Equity Premium Income ETF,2022年合共吸引129億美元淨流入,全年價格下跌3.5%,表現遠勝劇挫18.1%的標指。該ETF採用出售備兌認購期權(covered call)策略,在有實貨墊底的前提下short call,股價一旦升越期權行使價,操盤人必須履行按預定價格交貨義務,也就是讓股票給期權買家call走。

投資市場去年氣氛肅殺,此類基金標榜高息率與防守力兼備,頗能迎合股民害怕損失心理,透過出售認購期權自製收益,也被部分投資者視作高息債替代品。

然而,所謂針沒兩頭利,此策略無異於以犧牲潛在回報換取來自期權金的即時收益,一定程度上雖能減低持有股票承受的下行風險,但市況當真惡劣,幫助非常有限;而牛氣沖天時,隨時又因小失大。窄幅上落無疑最有利,可是波幅太低會令期權金過於乏味,選股因而甚考工夫。投資者在買入這類基金前,必須清楚考慮利弊。

股價殘才「對沖」

除了前面提及的那隻ETF外,採用covered call策略的還有Global X分別與納斯特100指數、標指及羅素2000指數掛鈎的ETF。單此4隻基金,2023年至今便合共吸引逾30億美元資金流入,但與去年弱市跑贏相反,今年市況轉強,回報馬上走樣。

任何策略皆有辣有唔辣,不過以一種風險取代另一種風險而已。投資者卻「死性不改」,煲快爆時擔心執輸行頭冇人陪自己窮,股價殘到唔瞓身就笨才想到對沖,周而復始高買低賣。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