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2月13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通脹觸頂美股回報歷史啟示

12月12日,周一。超級央行周,美國、歐洲、英國、瑞士魚貫登場,重頭戲自然是聯儲局今年最後一次政策會議,加息0.5厘已在意料之中,惟步伐放慢後何去何從,會後聲明及利率點陣圖將提供重要線索。當然,主席鮑威爾在記者會上的講話才是最大變數,佳節當前,且看鮑公會否再度一石激起千重浪。

美國議息結果公布前,重磅通脹數據11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將於本文見報日搶閘出爐,相隔太近,自然無法改寫局方已有定案的經濟和利率預測,但數字若大幅偏離市場預期,則不論強弱,皆足以決定鷹鴿雙方在決策辯論中誰佔上風。

既複雜又矛盾

市場預料11月CPI按年上升7.3%,按月則升0.3%,反映通脹進一步放緩。撇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估計按年上升6.1%,低於10月的6.3%;按月則升0.3%,增幅與10月相同。

反正得個等字,觀望通脹報告及議息結果之際,不妨與大家分享一些投資相關歷史數據,看能否在困難環境中帶來啟示。正如昨天所言,眼前形勢既複雜又矛盾,聯儲局緊縮過度經濟遭殃,不夠緊則無法降服通脹。保就業與穩物價兩者兼顧雖是局方職責所在,惟像今天般深陷兩難,近數十年來仍屬罕見,正因如此,與此刻情景相似的少數案例別具參考價值。

美國通脹也許已見了周期頂,樂觀地看,未來數月以至數季可望逐步回落。這是否意味對抗物價漲風大功告成,通脹今後不會出現更高的頂?太遙遠的事,得交由時間來回答。換一個更「貼身」的問法:以通脹見頂後12至18個月為期,歷史數據又能告訴投資者什麼?

頂至底12組合

聯儲局再三重申,現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引領通脹重返2%目標,許多人認為不切實際,就連主流經濟學界也開始聽到鼓吹決策者調高通脹目標的聲音。

先撇開爭論本身不談,美國這波通脹潮成形後,以核心CPI年升幅為準,高位為今年9月的6.6%(整體〔headline〕通脹高位則為6月的9.1%)。屈指一算,從6.6%下跌至2%,相當於通脹回落4.6個百分點,幅度如此大,近數十年來出現過嗎?

從【圖】可見,1958年至今,美國核心通脹可整理出12個頂至底(peak-to-trough)組合,幅度有大有小,且涵蓋了高通脹歲月和低通脹(disinflationary)時期。然而,在12個組合中,通脹頂至底回落幾近5個百分點,過去65年只出現過兩次,分別為1975至77年,以及1980至83年。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聯儲局尚未為通脹設定目標,但最嚴重時高達雙位數,形勢較今天更險峻。回到現在,假設核心CPI已在今年高位見了周期頂,從上述例子粗略推算,美國通脹於2024年重返2%目標並非天方夜譚。

這種對比未免過於簡單,並未考慮到背景差異和影響物價的諸般因素,可是從通脹見頂後大幅回落所費時間着眼,歷史數據仍不失參考意義。有一點非常值得留意,以通脹見頂後12至18個月為準,過去65年標普500指數大部分時間都能跑贏無風險資產,只有兩個時期例外,股市未能提供額外回報。其一為本世紀初科網泡沫爆破,另一則發生於聯儲局「變態級」加息殲滅通脹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初。

放慢步伐觀望效果

美國物價於七十年代一度看似受控,但終因決策者落後於形勢而變得更熾熱,若非如此,「鷹王」伏爾克也犯不着鐵腕鎮壓,犧牲經濟亦在所不惜。反觀鮑威爾治下的聯儲局,今年四度重手加息0.75厘後,估計會放慢步調以觀望緊縮效果,與雪茄伏當年盡地一煲相比,抗通脹未敢也未必需要「豁出去」,至於局方會否重蹈上世紀七十年代覆轍,唯有時間方能證明。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