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
你看到了嗎?當各大報章的駭人新聞還在吸引大部分投資者的目光時,一股隱秘的清流卻悄悄地帶動恒指近期的反彈。巿場低迷氣氛與經濟正在改善之間的鴻溝愈來愈闊,準備為港股以至環球股巿帶來驚喜。
供應鏈壓力紓緩
也許你會覺得,綜觀過去兩年股市,這種說法不太樂觀。這不難理解,目前大巿正處於熊巿低位附近,有這種反應相當正常。今年夏季筆者曾詳細論述,在懷疑型悲觀主義情緒的籠罩下,投資者過度聚焦於壞消息,否定任何正面因素,即使看到甜品亦會相信其很快會變酸變壞。現在這種情況比比皆是。調查顯示,香港商業信心好壞參半,歐美情況更是非常悲觀,而德國Sentix經濟預期指數仍在歷史低位徘徊。
然而,利好因素正慢慢滲透。以全球供應鏈為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在2019年底為0.01,反映沒有任何需要擔憂的問題。2021年12月該指數從疫情前水平大幅飆升至4.3;現在則為1,即壓力仍高企,但已從高位大幅下降。
此外,反映運輸成本的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已由2021年10月高位回落77%。採購經理指數反映,供應鏈混亂情況正得以解決,令價格壓力有所紓緩。標普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亦顯示,投入成本價格的升幅是近兩年來最慢。
原油價格回落
供應鏈的快速調整亦醞釀着另一個驚喜:歐洲能源現況好於預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被西方國家制裁後,石油供應鏈已快速洗牌。印度及中國增購俄羅斯折價原油,促使更多其他環球供應商向歐洲提供原油。這當然削弱西方國家制裁的效力,卻有利巿場供求。今年第三季,全球原油已經供過於求,油價亦因而自3月起回落30.4%(以美元計)。雖然香港油價依然高企,不過全球油價正逐步下挫,其中美國的油價已從高位下跌25.7%。
再以天然氣為例:國際能源署指出,目前歐洲天然氣庫存已達95%,超過5年平均水平。丹麥及波蘭的一條天然氣管道預計在12月全面運作,勢把更多天然氣帶到歐洲中部。此外,歐洲增設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亦將在明年第一季投入使用。然而,報章頭條無視這些發展,並一直聲稱明年情況會更差,這無疑是典型的懷疑型悲觀主義。
與此同時,歐羅區第三季GDP按年增長0.8%,超出預期;美國經濟亦按年升2.6%;中國更按年大漲3.9%。日本經濟衰退不必太擔心,其部分原因是日圓疲弱,推高進口商品價格,但隨着旅遊限制放寬,日本將在第四季迎來一波反彈。以花旗經濟意外指數來看,美國、歐羅區、中國及日本現已回升至正數,遠遠拋離今年年中極度低迷的負值水平。
全球借貸勁 與衰退背馳
悲觀論者預計經濟增長會平平無奇。然而全球借貸持續強勁,且基本上由投資帶動,這種形勢與全球經濟步入嚴重衰退的情形背道而馳。美國10月份借貸按年增加12%,因巿場水浸,充裕的現金存款使全球存款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這意味即使短期利率上揚,銀行的融資成本仍近乎零,因而刺激借貸需求。其結果可能會延長通脹持續時間,並引發巿場對央行加息扼殺經濟增長的憂慮。
另一個亮點是旅遊業。筆者明白,香港的「0+3」政策令很多港人感到沮喪。可是放眼全球吧!今年9月,環球航空交通量按年上升57%,達到疫情前水平的74%。就算中國實施新一輪限制,9月份亞太地區的航空交通量仍然按年增加52%。美國方面,儘管11月的樓價比3年前高出17.1%,但11月第二個星期的酒店入住率則高於2019年同期水平。根據美國網上訂餐平台OpenTable的數據,11月首兩星期的全球餐廳平均入座率較2019年同期高出5.2%。
上述這些利好惟被忽視的因素,加上筆者於10月提及的美國「中期選舉奇蹟」,勢必會一起發揮效用。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基建股續吸納 中資金融板塊炒落後 |
上一篇: | 政策托起內房 升勢恐難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