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1月22日

陸文 談股論策

估值修補多反覆 價值創造有路捉

港股經過9月、10月持續下挫,錄得13年低位後,在11月上半個月收復早兩個月大部分失地,弱勢板塊顯著回升,或重見今年3月、4月的估值修補,跟着可再現另一尋底格局,又或今次熊市進入築底平台期。11月一如預期較反覆,對投資者來說將是未來部署的重要考驗。

目前不少左右市況的重要因素確實出現變化,好友視為黑暗隧道盡頭現曙光,未來將有好日子;保守投資者卻認為好事多磨,不確定性揮之不去,要摸着石頭前行,市況將進入一段頗長的低位橫行築平台期。悲觀者視全球化退潮,量寬後遺症須加息抗通脹,全球大多數國家經濟步入低增長以至衰退,資金流入正處收縮期,不利投資市場。

上述代表不同投資者對後市的取態,且都有一定依據,筆者將作更深入分析,為2022年倒數的短線市況作預測,並就明年上半年投資市場去向提供一些觀察及建議。

候低入市 上升目標18800

事實上,目前大市似步入一個重要臨界時刻,發展會否一如筆者的10年投資策略論,即今明兩年年份尾數為「2」、「3」屬周期低位帶來啟示。

市場較關注年結前港股表現,筆者在踏入11月時已預期,大市擺脫早前交投相對淡靜的尋底格局,步入一段較反覆的市況。期內恒指終連升3個交易日,且呈連漲3周的熊市反彈,多日成交增至2000億元的活躍水平。

恒指技術走勢也顯著改善,由移動平均線出現中短期轉強,10天線升越20天線以至突破50天線,出現中線黃金交叉訊號,而RSI亦攀越自6月底以來60以上水平,明顯回穩,暫亦未現超買,其他技術指標持續偏好,似代表今輪大市升勢有餘未盡,後市在16500至17200點成最大技術支持,一旦跌穿才會技術性轉弱,可作止蝕準備;並可先以18800點為年內上望目標,短線投機者宜候機作好倉部署,暫不宜空倉圖利。

港股中長線無疑尚未確認轉勢,目前只是一次熊市反彈,一旦升至阻力區宜先獲利回吐。不同板塊則輪動炒上落,11月上旬最值博日子已過,吸納勿冒進,特別是一批弱勢板塊估值修補告一段落後回吐急,宜見好即收。

近月內外政經博弈似有若無,不少年內左右投資市場的基本及心理因素略為轉變。首先是筆者視為中美政治風險較大的中共二十大及美國國會中期選舉,政治掛帥為投資市場帶來政策風險,目前大致告一段落。

政經並行改善投資環境

中國與歐美正步入漫長競爭期,但面對本身經濟壓力,焦點已由早前重政治輕經濟,朝向雙線並行發展,從最近舉行G20及亞太經合會議情況來看,突顯競爭不忘合作,只要各方維持不超越博弈紅線,競爭風險屬可控,投資市場可有較合理的風險回報評估。

然而,地緣政局觸發各國長期軍備競賽,本土化正蠶食全球化的效益,各國脫鈎潮分化資金流向,環球面對較低經濟增長日子可以預期。

年內美國聯儲局大幅加息近4厘,美元呈強勢,惟當地最新消費物價指數(CPI)及生產物價指數(PPI)以至樓市都放緩,反映加息步伐有望減速,2023年中經濟步入輕度衰退,減息期重臨。目前長短債息「倒掛」反映明年經濟放緩機會高,不宜過早看好,留意中美經濟周期絕不協調,由美元強、人民幣弱,美國加息、內地寬鬆,到通脹壓力差異大。內地產業經過兩年調整後漸趨平穩;反之,歐美企業步入裁員縮減期,資金流向預料在明年首季出現逆轉,有利內地與本港市場回穩。

11月開始,中央加大力度扶持多個產業,亦嘗試紓緩抗疫措施對經濟民生的影響,一下子扭轉早前的悲觀情緒。至於這段亢奮期持續多久難料,但估計市況持續有較大反覆,目前優化抗疫措施效果有待觀察,面對平均單日確診個案超越25000宗,直接左右內循環經營環境。

另一方面,為減低內房債引致「火燒連環船」,確有必要助解財困,但協助融資延後還款,不及提升置業信心帶來資金有效。

相對地,新經濟平台產業整頓日子近尾聲,卻由高增長的無序擴張及壟斷地位退下來,黃金歲月已過,影響估值;不過,部分產業監管已現放寬勢頭,由手遊新版號加速發放、鼓勵醫療及創新產業自主研發,甚至近年備受打壓的教育板塊亦有復甦跡象,這些弱勢板塊成為炒作對象。近月大市維持以弱勢板塊估值修補為主,中概股反彈帶動科技指數回升,但升勢欠穩定,因輪流炒作為主。

內循環產業看高一線

面對全球經濟步入低增長期,投資者宜注視具創造價值及獲政策扶持的產業,作為中線選股對象。外圍變數難測,較利內循環發展,環保、醫療保健、科技生物、科創及新能源產業,政策風險較低,甚至可獲政府扶持,部分在全球產業鏈有優勢,亦有受海外圍堵下作自主研發的落後板塊,是未來有望跑贏大市的選股對象。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舉行,將提出最新的財政維穩發展方針,民企作為內地最大的就業及價值創造者,經歷消滅壟斷及無序擴張改革後,無論是平台及金融產業均可恢復較正常發展,上述內循環受惠產業前景可看高一線。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