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6日
美國8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增長8.3%,雖然比7月回落0.2個百分點,惟高於市場預期的8.1%,不計食品及能源的核心CPI按年更加速0.4個百分點至6.3%,按月加快0.3個百分點至0.6%。至於9月通脹放緩至8.2%,但仍略高於預期的8.1%,按月則升0.4%。
美國整體通脹按年計或已見頂,惟最新資料顯示價格壓力依然廣泛存在,特別是在服務行業,包括租金、餐飲、醫療、教育及個人保健。
聯儲局別無選擇,即使要付上經濟增長放慢的代價,也只能繼續上調政策利率,以實現通脹和勞動力市場降溫。
聯儲局9月調高利率0.75厘,11月可能進一步加息0.5厘或0.75厘,12月也有機會加息0.5厘。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明年3月政策利率峰值升至約4.3厘。
亞洲地區通脹率依然不斷上升,如果要避免斷崖式外資出逃和貨幣貶值,亞洲需要跟隨聯儲局的步伐進一步加息。
我們預計,亞洲通脹將在第三季見頂,達至5%至6%的水平,然後到年底前下降大約100個基點。這趨勢應會延續到2023年,並在未來12個月降至2%至3%。不過,美元持續強勢和大宗商品再次加劇上漲,可能延緩通脹下行。
話雖如此,亞洲貨幣市場狀況仍較為穩定。儘管印度、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地出現外儲減少、滙率貶值的問題,但這並非源自外資出逃,故此外滙儲備依然充裕。
布油明年首季上望120美元
按照當前軌跡,我們認為亞洲將會充分緊縮政策以遏制通脹升溫。聯儲局珠玉在前,大部分亞洲央行也表現出調整的意願。可是,對於步伐上較為落後的央行,第四季將是加快加息步伐以穩定外儲的關鍵時刻。
然而,亞洲各國目前步調並不一致。此外,這些國家也可能會推出措施應對波動,例如與美國簽訂貨幣互換協定以增加外滙儲備,以及針對貿易流動頒布臨時貨幣兌換相關規則。
由於資產負債表現良好,同時有能力透過借款支付投入成本的上漲,目前企業已經感受到利率相對有序上漲的影響。鑑於緊縮周期尚未完成、地區出口和中國的復甦步伐放緩,第四季度將出現輕微下滑。
俄烏戰事、能源行業投資低迷,加上原油庫存不斷下降,新一輪能源通脹將難以避免。
可是,這些因素對亞洲CPI的傳遞效應因國家或地區而異,在許多經濟體系,能源價格傳遞效應的高峰已經過去。如果與我們預期一樣,布蘭特期油將在2023年第一季回升至每桶120至130美元的水平,所以目前通脹只是暫時放緩上揚的腳步,而非掉頭向下。
全球氣象機構已經宣布2022至2023年將是另一個拉尼娜之年。若未來數月重要穀物生產地區的產量不如預期,糧食價格會有重大上漲風險。
亞洲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復甦步伐。我們認為年內復甦步伐將比較溫和。當前部分政策支援應會在第四季開始進一步發力,尤其是基建投資應可部分抵消房地產的拖累,在此方面,鋼鐵產量在9月初已經上升(按年增加5.2%,而8月份按年下降2.5%)。隨着更多財政撥款,加上高鐵和城際鐵路支出增加,基建反彈會在今後4至5年持續。
中國2023增長估計達5%
總體而言,2022年中國增長率預計會穩定在3%左右。明年或將有更積極的政策刺激經濟增長,我們預計明年的GDP增長會顯著回升,達到5%左右。
作者為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兼宏觀經濟主管,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市場見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退休後投資絕不應「躺平」 |
上一篇: | 港銀勢弱可追沽 吼東亞恒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