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0月15日

黃培芬 投資通識

美債息4厘可吸 股票撈貨要再等

量化寬鬆(QE)時代,TINA(There Is No Alternative)成為常態,息口被壓至零,無風險投資的回報也是零,投資者別無選擇,只能被迫追入高風險資產如股票,Buy the dip成為賺錢的公式。聯儲局近期言論,表示不惜犧牲經濟也不可讓通脹肆虐。美國年內加息已達3厘,11月議息會議加0.75厘的機會高達八成,理事的口風普遍認為最終的息口(terminal rate)將升至4.5厘,高息會持續一段時間,直至通脹明顯回落。

盈利倒退 料標指續跌

執筆時6個月至7年期的美國國債息率已攀至4厘或以上,投資者毋須冒險,已可收到保證的4厘回報,TINA不再適用。現時投資者要思量,相比4厘的無風險利率,股票風險溢價要升上哪個水平才算吸引。舉例來說,標指目前預測市盈率是15.8倍,收益率是6.3厘,較4厘無風險利率高2.3厘,這個差距(風險溢價)是否足以補償持有股票的風險?

今年標指已累跌了23%,市盈率下降,但債息急飆,使股票的風險溢價沒太大改善。對比金融海嘯或因新冠疫情封城時,風險溢價曾漲至5厘之上,目前水平未算吸引。

參考最近3次熊市見底時的預測市盈率,分別是14.1倍、10.4倍和13.3倍。假設這次熊市預測市盈率要降至13倍水平才見底,若盈利不變,標指在現水平仍要再下調18%,瀉至3000點附近。當然,股市吸引的地方是短期升幅可以很大,例如第一季從3月初低位反彈了13%,第二季由6月中低位回升了20%。不過要捕捉這些短期反彈需要market timing的技巧,逆勢而行反應稍慢隨時由賺變蝕。

目前市況波動,投資固定收益證券回報較有保障,尤其是美國債。聯儲局貨幣政策方向是推升利率至高於通脹水平,目標利率是4.5厘左右,跟現時核心個人消費開支平減指數(Core PCE)的4.8%按年增幅接近。

加息雖然對債市不利,但債息由低位升至現時的4厘,即使債息再多1厘,債價跌幅會較前小。以美10年期國債為例,債息如果升或降1厘,債價相對會跌4.2%或加12.6%。美債違約風險極低,即使息口上升或信貸被調低令債價下滑,但只要持有債券到期,便可以取回本金和票息,不用理會期內債價的波動。到期後倘債息仍升,更可以將取回的本金再投資賺取更高的收益。貨幣政策收緊最終會令衰退加劇,失業率攀升,屆時如果通脹回落,聯儲局便有條件減息救經濟,對國債有利。

港府綠債年回報達4厘

至於其他類別的債券,和經濟相關性較密切,尤其是高息債,當衰退出現時,財務狀況較差的企業會率先倒閉,沒能力贖回發行的債券。現時債券息差(yield spread)未反映違約增加的風險。

投資級別債中的企業有些是財務狀況穩固,收入不太受經濟衰退影響,違約風險低,可選擇性吸納。4厘以上的美國國債有吸引力,投資組合若可增加國債比重,有助提升穩定回報。

總括而言,中短期方向是經濟衰退通脹回落,最終聯儲局貨幣政策要轉向利好債市。美國中短期國債息達4厘以上,吸引資金流入,相信情況會持續,直到美股跌至吸引水平,債轉股才會出現。加息和美元強勢對美國企業盈利的負面影響尚未完全浮現,一旦盈利倒退,美股有機會出現較明顯的跌幅,屆時才是長線吸納機會。順帶一提,港府早前發行的綠債,保證年息率2.5厘,債價日前已跌至96.1。不計手續費,持有至到期(剩下2年7個月),年回報率大約4厘,適合一些想保本收息的投資者。

註:筆者持有政府綠債

作者為認可財務策劃師,擁有逾10年的基金投資組合管理經驗。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管理心得。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