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日
今年是一個「政經大混亂」的年份,相信沒有太多人會反對。年初先來個俄烏戰爭,事前大部分政治專家沒想過會開打,之後亦沒預計戰事拖延至今,並引發由供應缺乏而導致的通脹,以及歐洲經濟衰退,亦間接連累中美關係加速惡化,台海局勢更難解決。接着到中國政府對新冠疫情強烈管控,造成經濟增長急速放緩,加上過度打壓私人房企,房產市場於需求萎縮下造成供過於求,衍生爛尾樓問題,更影響整條產業鏈。
波動市須克服心理
另外,美國為壓低居高不下的通脹,加息步伐愈來愈快,美滙強勢及其他貨幣持續下挫,最近又到英國新政府於支出大增下推行減稅,財政短期告急,英鎊跌勢加劇。至於還有什麼會發生,或混亂會否很快便完結,相信無人可以估算得到。
疊加這樣多的事情,除了損害實體經濟,拖累公司盈利外,亦很容易造成人心虛怯,股市在殺估值、邏輯及氣氛下自高位回落不少,有投資者視之為風險,亦有投資者相信是機會。現在股市在殺邏輯及殺氣氛之間,有些優質公司股價只是受整體氣氛衝擊而下滑,趁低吸納未嘗不是一個好策略,但反對者認為何不等跌多些才買入,因為始終不知道會瀉至何時。其實很多投資想法看似理所當然,但是說易行難,克服心理才是最大難關,現在就和大家分享一個很現實的故事。
A君和B君於恒指18000點時以18元買入一注盈富基金(02800)作長線投資,覺得長線來說此水平很便宜。當恒指回落至16000點,A君指長線投資盈富此優質股票毋須止蝕,計劃若恒指挫至13000點時再加注盈富;B君卻因恐懼而背棄了承諾,以16元沽清盈富,並且訂下恒指滑落到13000點才會重新吸納。
當恒指瀉至13000點時,大市氣氛非常惡劣,A君不介意已買入的一注盈富賬面虧損28%,並按計劃於13元多買一注;B君就自豪地宣稱「100%持有現金」,淡化已實現虧損11%的事實。當恒指插穿10000點關口,A君依然確信長線持有盈富毋須止蝕;B君則不敢買貨,更豪言看市準確。
其後,恒指止跌回升至13000點,因經濟還是差勁,大多投資者不明所以,A君當然繼續持有那些盈富股份;B君強調經濟未見好轉,大市只是短期反彈而採取「100%持有現金」的策略,待經濟確認復甦後才買貨。
直至恒指反彈到16000點,經濟似是谷底反彈,但眾說紛紜,A君仍揸貨;B君以現金為上。
現況忌捕捉短線策略
恒指繼續攀至20000點關,大部人已經確認經濟復甦,A君用投資金額(兩注)計,手持的盈富賬面回報29%,還未計期間所收取股息;B君終放心再度以現金20元買入一注盈富,每注投放金額計實現虧損11%。
類似上述的事情,2003年沙士時曾經出現,2008年金融海嘯也有發生,現時我們正身處海嘯後政經最混亂的境況,正面及負面訊息此起彼落,短線走勢難以捕捉,投資者應把投資時間加長,眼光放遠,只要清楚從個人資產中撥作投資股票的資金,目標是爭取長期回報,不會影響基本生活的話,就算期間遇上投資環境未如理想,持有優質股票錄得賬面虧損其實是必經階段,大家便可坦然渡過投資低潮,若有現金在手,可視為一個趁低吸納優質股票的機會。
假設大家認為待股市見底才出手,希望毋須經歷持股捱價的階段,那麼請聆聽股神畢非德曾公開發表的經典分享:「我需要強調一點,無法預測股市的短期走向。如果你問我一個月或者一年後股市往哪裏走,我根本不知道。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股市在經濟和市場信心真正復甦以前,會有大幅度上漲。如果等到那時候再買股票,那就已經錯過了最佳的購入時機。」
作者簡志健(紅猴)為持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地產市場陷惡性循環 |
上一篇: | 從養老基金不養老說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