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2日
9月21日,周三。超級央行周,美、英、日自然是主角,可是「四大」中的歐洲央行(ECB)早在本月上旬宣布加息0.75厘,連同7月的0.5厘,歐央行重啟緊縮周期以來,政策利率合共已上調1.25厘。歐羅區經濟陰霾密布,無奈通脹猛如虎,ECB別無選擇,唯有硬着頭皮重手加息。
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蘭恩(Philip Lane)近日講過兩句話,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卻道盡ECB的苦況:歐央行可能持續加息至明年,惟高通脹主要由能源價格造成。說得婉轉,但無異於間接承接歐洲央行對氣價、電價觸發的猛惡通脹無能為力,利率必須繼續上調,效用卻全無保證。
藥不對症仍要堅持,通脹居高不下之餘,經濟勢必加速降溫。彭博對經濟學家進行的調查顯示,歐羅區未來12個月陷入衰退的機率高達80%,作為區內龍頭,也是最易受到天然氣短缺衝擊的國家,德國最快本季面臨衰退。換言之,噩夢已經開始。
這正是美國與歐洲最顯著的分別,前者能源自給自足,只要聯儲局願意犧牲增長容忍失業,最終可望降服通脹。
反觀歐洲央行,持續加息冷卻需求,經濟雪上加霜必矣,卻無法換來俄羅斯重新開放北溪一號,能源危機解決不了,通脹欲降無從。ECB有多困惑,從德國周二公布的8月份生產物價指數(PPI)可看個一清二楚。
恐怖過土耳其?
不妨先交代一些背景,德國對上一個月(7月)PPI按年喪升37%,有知名大行策略師稱數據為「災難性」。若是這樣,老畢真不知該以什麼來形容8月份45.8%的按年漲幅【圖】。迷因式?末世式?乾脆放棄算了。
細看能源相關價格,德國上月電價按年急升175%,發電廠天然氣賬單較去年同期瘋漲269%,再數下去不過是連串三位數,沒必要逐一細表。作為對比,德國8月份PPI按月上升7.9%,這個數字較按年45.8%升幅更恐怖,皆因通脹失控如土耳其,今年PPI平均按月漲幅也僅7%左右。德國乃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上游通脹比土耳其還驚人,外界揶揄該國已淪為「第三世界」一員,未免過於誇張,惟德國生產物價似新興市場多過發達經濟體,除了俄羅斯總統普京外,誰亦笑不出來。
莫斯科牢牢捏着對歐天然氣供應,民眾負擔不起節節上升的電費,迫不得已效法祖輩燒柴取暖,木材供不應求價格翻倍,有人苦難中不失幽默,高呼木材已成為新的「黃金」。
與公用企業以煤炭代替天然氣發電不同,燒柴取暖是沒辦法中的辦法,沿此路進,木材乃名副其實的救急燃料。歐洲正值屋漏偏逢連夜雨,許多國家木材短缺,不僅價格飆升,還為盜賊送上難得的發財機遇。據報道,鼠輩從貨車上偷取木材日益猖獗,更有詐騙集團利用消費者求木心切的大好時機,設立網站假扮木材商大刮一筆。
政府干預唯一選項
歐洲地區向有貧富之分,可悲者,即使在能源供應充裕的日子,中歐和東歐許多低收入家庭也得靠柴火取暖,如今木材突然變寶,價格搶至天高,必令貧困地區家庭百上加斤。嚴冬將至,一旦連柴火保暖這條路也被封殺,送上性命何奇之有。
顯而易見,歐洲的通脹問題已遠超ECB可應對的範疇,仿效其他發達國激進加息徒增滯脹風險,要阻止危機進一步惡化,各國政府大規模干預、動用巨額公帑補貼能源供應商及消費者,恐怕是唯一選項。德國政府上月公布一項涉資650億歐羅的紓困計劃,連同早前提出的另外兩項方案,總規模達千億歐羅。
有形之手凍結徵費
俄羅斯先是削減繼而中斷天然氣供應,歐洲許多能源企業被迫在現貨市場上以天價購氣,根本無法運作,最終出路極可能是國有化。英國新相卓慧思透過有形之手強力回應生活成本災難,甫上台即宣布凍結家庭能源徵費上限兩年,去得比德國更盡。
文首提及的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蘭恩礙於身份,有些道理不便宣之於口。英文素有語帶雙關之妙,就讓老畢把他的心底話說出來吧:The ECB, like Germany without gas, is now powerless。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美元超級強勢 新興市場危矣 |
上一篇: | 香港股市上日收市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