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9月19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兩載風雲色變 債市日圓啟示

9月18日,周日。有些事情,不變的話數十載如一日;要變,短短兩年便面目全非。發達國家一直視作理所當然的低通脹、溫和增長,也就是穩定的宏觀經濟局面,如今看來一去難返。巨變源頭眾所周知,世界銀行近日警告,各國央行激進加息導致全球增長急劇放緩,趨勢若持續,恐對新興經濟體帶來毀滅性後果。

正如老畢在〈光頭芬佬「招魂」雪茄伏〉所言,廣邀天下「名醫」會診,不代表頑疾便能迎刃而解。世銀的警告不過再次提醒大家,決策者並沒有兩全其美的選擇,必須在經濟衰退與物價失控之間作出取捨,卻無法提供消災解難的良方。

風險資產淡勢已成,進取而技巧高超的投資者會嘗試從波動加劇中賺錢,惟更多人只怕索性躺平,免得多做多錯攞苦嚟辛。今天跟昔日遇上危機時最顯著的分別,在於過去行之有效的避險模式徹底失靈,跨資產相關性恍似亂了碼,除了跟風泊進美元外,避險無從說起。

避險工具變風險來源

世銀對央行加息過度引發環球衰退的警示沒多大建設性,但從資產市場角度着眼,並非全無意義,至少觸及一個重大變化。過去二三十年,跨資產波動的傳導路徑,一般是股市先行,繼而商品,然後才到外滙、利率。換句話說,利率是最遲作出反應的。

究其原因,拜通脹長期低迷所賜,利率飆升風險甚低,波動性激增即使發生在這個環節,十之八九體現於利率大幅下滑而非上升,催化劑離不開資金湧入債市避險、通縮威脅困擾全球,又或央行減息支持經濟。

反觀今天,各國同步緊縮抗擊通脹,愈激進意味決策者愈恐慌,跨資產波動序列(volatility sequencing)就像反了個轉般,利率動向主宰一切,而債券則由往日可靠的避險工具,搖身一變成為市場風險的主要來源。

說到這點,不能不提日圓。早前講過,自老畢初涉滙海那天起,圓滙強弱大部分時間跟風險胃納反向而行,惟就如債券,日圓與風險資產的關係發生了質變。

以往全球央行齊齊放水,息差對滙率的影響並不明顯,加上日本長期享有貿易盈餘,日圓走俏往往因為避險情緒升溫,資金一窩蜂追捧。如今世界各國恐慌加息抗通脹,日本背道而馳堅決寬鬆,日圓避險功能不復存在之餘,逆環球大勢更令種種矛盾極速浮上水面。

日本矛盾極速浮面

到了此刻,恐怕誰亦不能否認,對日本而言,貨幣貶值得不償失。該國8月份貿易赤字創2.82萬億日圓歷史新高,不經不覺已連續13個月錄得逆差。從具體收支可見,上月出口按年增長22.1%,足證弱圓確具振興外需之效。問題是,進口按年激增49.9%,步伐較出口快逾一倍。顯而易見,原油、煤炭、液化天然氣等資源價格高企,日圓貶值令進口成本進一步增加,堅持寬鬆只會加劇這種惡性循環。

日本的矛盾,看另一件事更加表露無遺。央行行長黑田東彥9月9日會見首相岸田文雄後,對日圓貶值表達了迄今最明確的關注,美滙指數應聲回調,帶動風險資產彈升。好友滿以為可以喘口氣,四天後美國公布較預期熾熱的8月份通脹數據,債息急升美股大瀉,圓滙再試24年低位。

日本央行翌日據報曾代表財務省詢問滙價,似為入市干預作準備,其時美元兌日圓逼近145,顯有「出口術」阻止圓滙跌穿此水平之意。財相鈴木俊一接着於上周五內閣會議後放話,指投機因素觸發滙率單邊波動,不排除採取任何手段予以遏制,日圓終以偏強的142.93兌1美元結束一周交易。

講一套做一套

黑田、鈴木自然希望三言兩語便能嚇退炒家,惟在老畢看來,荒謬的是央行一面詢問滙價,一面加碼印鈔買債,力阻10年期國債孳息率升穿0.25厘上限。口裏嚷着關注,實質上卻為日圓貶值加柴添火,什麼叫講一套做一套,這算得上「完美演繹」了吧?

貨幣政策與環球趨勢深度背馳、堅守控制孳息曲線政策(YCC),以及貿易狀況持續惡化,是日圓轉勢面對的三座大山。莫說口頭干預,縱使當局真的出手,恐怕亦只能短暫推高圓滙,要治本得從根源入手退出YCC。然而,老畢在〈假如日本棄守寬鬆 市場會變成怎麼樣〉一文中,已分析過退出YCC兩個可能途徑各自涉及的風險,非到別無選擇,黑田東彥不會自毀招牌,在餘下半年任期內親手了結這項政策。

日本央行周四將緊接着聯儲局公布議息結果,美國再度重手加息事在必行,且看能否動搖黑田這位「安倍經濟學」最堅定執行者的底線。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