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5日
美國聯儲局的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於上月底舉行,與會的全球各主要央行官員伺機「放風」,市場對未來貨幣政策前景逐漸明朗化。當中,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演說中放鷹,表明為控制通脹,即使忍受痛苦亦在所不惜;交易員同樣押注歐洲央行及英倫銀行在能源危機威脅下,勢將無奈繼續大力收緊政策,但有分析認為去全球化已成趨勢,或減低遏通脹的成效。反觀,日本央行和中國人民銀行料避免朝此方向發展,甚至會放鬆幣策。
儘管原油價格從高位回吐、全球通脹或已見頂,惟物價升幅未見大幅放緩,加上通脹仍遠高於多家央行的目標水平,令各地財金官員不敢鬆懈。
鮑威爾放鷹 警告勿過早放鬆
聯儲局之前兩次會議均加息0.75厘,為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最進取的收水步伐,鮑威爾表示,本月稍後的加息幅度取決於整體數據表現。可以肯定的是,聯儲局未有掉頭放鬆政策的準備,鮑威爾直言歷史表明需對「過早」寬鬆政策保持強烈警惕。
鮑威爾進一步提到,即使利率現已處於「中性」水平,不代表會暫停或終止加息,原因是通脹高企和勞動市場十分緊張。他並引述儲局官員6月時預測聯邦基金利率明年底升至稍低於4厘,遠高於現時介乎2.25至2.5厘,稱當局會繼續加息,直至確保通脹緩和。
能源危機加劇歐羅區通脹,歐洲央行本月破天荒重手加息0.75厘。與此同時,由於英國家庭今年10月起能源費上限將大幅調高,花旗及高盛上月預測英國通脹明年驚見超過18%及22%,貨幣市場顯示,英倫銀行明年5月底前將調高基準利率至4.5厘。
另一邊廂,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認為,當地通脹壓力幾乎全部由商品價格上漲帶動,有必要維持寬鬆政策直至工資和物價出現穩定和可持續的升勢,同時預期當地通脹於今年稍後或明年放緩。
紐國暗示緊縮周期近尾聲
其他央行方面,部分冀在遏制通脹與經濟增長之間取得平衡。南韓央行上月把加息幅度由之前0.5厘放慢至常規的0.25厘,行長李昌鏞雖然表明會繼續上調利率,但預料幅度維持在0.25厘,特別提到加息對當地家庭負債偏高問題的影響。此外,紐西蘭央行之前連續4次上調利率0.5厘,但行長奧爾早前指出,當地消費開支有冷卻跡象,經濟將放慢,暗示大幅緊縮周期或已近尾聲。
多國落重藥遏通脹,但不少經濟學家擔心物價難以返回新冠疫情前的低水平,原因是限制貿易和直接投資的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趨勢已經形成。
約20年前,哈佛大學經濟教授羅格夫(Kenneth Rogoff)於傑克森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提出,消除貿易障礙有助全球降低通脹,如今他卻憂慮這趨勢正在逆轉。
新冠疫情引發供應鏈斷裂,在通脹飆升前,美國扣除食品和能源的貨品價格,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基本上維持不變,通脹主要由服務業推動,期間按年升約2.7%。穆迪分析首席經濟師贊迪估計,全球化倒退意味貨品價格升幅未來將按年達1%至2%。
歐央行:低通脹不會重現
全球化開倒車始於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向中國加徵關稅,打開貿易戰的第一槍。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估計,因為美國對華加徵關稅,把當地2018年通脹推高約0.25個百分點。
今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加劇疫情造成的供應鏈干擾,各國加大採購力度,以確保本身能源、糧食等供應,刺激價格進一步攀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認為,目前環球通脹衝擊較上世紀七十年代嚴重,因為物價升幅不再限於石油,還有食品和疫情相關的供應鏈問題,直言央行完全沒有作好準備。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早前表示,俄烏戰爭可能使地緣政治成為環球供應鏈結構重要考慮因素的轉捩點,即使這不意味全球化結束,但會縮窄企業尋求降低成本的選項,換言之,過去10年的「反通脹」(disinflation)情況不會重現。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多國政府「派糖」 火上加油 |
上一篇: | 港銳意構建大灣區文化藝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