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2日
9月11日,周日。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駕崩,一個時代落幕;皇儲查理斯繼位成為英皇查理斯三世,另一個時代誕生。就在舉國驚聞噩耗、新首相卓慧思(Liz Truss)發表女皇離世講話當日,倫敦天際出現異象,溫莎堡上空乍見彩虹,白金漢宮更出現雙彩虹,彷彿寓意女皇為國奉獻一生,卸下重擔後奔向世人看不見卻更美好的世界。
英國在不到一周內經歷新相登位及新君登基兩番劇變,適逢大不列顛深陷通脹、能源、貨幣三重危機,經濟面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最嚴峻的挑戰,一句「天佑吾皇」出自唐寧街十號新主人之口,可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良性循環vs惡性循環
在競逐黨魁期間,卓慧思為爭取黨內支持,一直標榜減稅及小政府理念,對形同派錢的財政支援並不熱心。相位到手後,接下的是一個爛攤子,國民能源負擔一再飆升,「Don't Pay UK運動」聲勢日益浩大,放任燃料價格失控無異於政治自殺。
形勢比人強,新揆甫上任即宣布緊急能源方案助民紓困,最矚目的莫過於未來兩年把家庭燃料徵費上限平均凍結於每年2500英鎊(約2.3萬港元),以及解除利用水力壓裂法(hydraulic fracturing)開採頁岩天然氣的禁令,藉增加供應擺脫對進口能源依賴。
與英國監管機構Ofgem早前上調的3549英鎊家居能源徵費上限相比,卓慧思的方案可為一般家庭每年節省約1000英鎊,連同前首相約翰遜承諾的400英鎊一次過費用折扣,以及暫時撤銷每年150英鎊環保稅,慳回的金額就更可觀了。企業亦享有「類似」優惠,為期半年,但實施三個月後會視乎個別行業實際情況作出檢討。簡而言之,卓慧思拜相後徹底拋開對「大政府」的疑慮,豪擲公帑(整個能源方案估計涉資1500億英鎊)應對危機,馬上惹來先使未來錢的指摘。
每逢生死關頭,政府都不會先考慮如何「埋單」才決定是否出手,以英國當前困局而論,通脹、能源以至幣值互為表裏,卓慧思若不強力回應生活成本災難,明年家庭能源賬單直線飆上五六千英鎊絕不為奇,叫老百姓怎麼活?可以這樣說,當局積極介入以解民困,不一定能創造良性循環,惟袖手旁觀必然引發民怨沸騰社會動盪,惡性循環避無可避。
一個錢幣的兩面
外界普遍認為,英國藉凍結徵費上限補貼民眾和企業的能源支出,手筆之大尤甚於金融海嘯期間拯救銀行,財赤飛升、債務負擔急劇惡化勢在必然。英國經常賬赤字嚴重,外資一旦拒買英國國債,利率狂升鎊滙暴瀉恐怕無可避免。然而,老畢常說危與機乃一個錢幣的兩面,卓慧思入主首相府第一周便針對燃料賬單下狠手,不管對症落藥抑或歪打正着,只需找到突破口,未始不能絕處逢生。
在這一點上,歐盟與脫歐後的英國就有很大差別。卓慧思以削弱投資意欲為由排除向能源公司徵收「暴利稅」,引來工黨口誅筆伐。
同樣反對開徵暴利稅,波蘭提出的理據卻是稅收政策應由成員國自行決定。脫歐利弊一言難盡,但英國在制定政策方面比留在歐盟時靈活得多,從暴利稅取捨可見一斑。
英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遠低於德國等歐陸國家,可是對天然氣這種能源本身的倚賴,較歐盟諸國尤有過之。歐洲氣價瘋漲,英國受害更深,從花旗到高盛,大行之所以預測該國明年通脹高達18%至20%,全因假定政府對能源賬單不管不理。這也怪不得投行,作出上述估算時,保守黨黨魁之爭鹿死誰手尚未可料,更何況大熱卓慧思一再把減稅掛在嘴邊,大行對英國干預能源市場有所保留,完全可以理解。
如今凍結徵費兩年塵埃落定,不少經濟學家認為,英國通脹有機會於10月在約11%見頂,並由此水平回落多達5個百分點。果真如此,紓緩生活成本壓力立竿見影不言而喻。
第二,財政大臣關浩霆(Kwasi Kwarteng)上任首天,什麼也未做便與金融界領袖會面摸底,詳述大規模補貼能源開支跟財政的可持續性並無牴觸。聽起來矛盾重重,但關浩霆乃分析師出身,比誰都明白「故事」(story)較數據重要。
故事較數據重要
政府強勢介入能源市場後,英國通脹若能避過一幕幕災難情景,甚至加快觸頂回落,那麼英倫銀行便沒必要持續重手加息,早前預測長達15個月的經濟衰退也可望縮短。事實如何有待驗證,但故事說得愈動聽,英國股債滙前景便愈有機會獲投資者重新檢視。
說到增加能源供應,據說英格蘭北部地下蘊藏豐富天然氣資源,惟基於水力壓裂法可能造成地質結構變化並引發地震,政府2019年頒令禁止以此法開探頁岩氣。卓慧思剛上台便解除禁令,地質學家對英國複製美國頁岩能源革命卻大潑冷水,多認為靠此無法實現自給自足,更不可能對國際天然氣價格產生實質影響。
老畢並非這方面的專家,自然不懂作任何判斷。我只知道,2019年前能源價格長期低迷,或許大大削弱業界採探意欲。
近日盛傳有意收購英超球會曼聯的億萬富豪Jim Ratcliffe對卓慧思增加能源供應的計劃深感興趣,準備投入資金參與天然氣開採測試。商家獸性,又是一個不容低估的因素。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上合峰會將加強去美元化 |
上一篇: | 香港股市上周收市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