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8日
香港無論是股或樓現時都陷入熊市,並且有惡化趨勢。資源股因為俄羅斯封鎖通往歐洲的天然氣,帶動價格狂升。由於歐洲陷入能源危機,下游化工行業面臨供應危機局面,歐洲化工巨頭紛紛減產停產;內地化工龍頭受益於價格上升,還有可能提升產能,提高產能利用率,所以普遍上揚。
另一個受惠行業為有色金屬,冶煉企業作為高耗能產業,在歐洲電價大升下,鋁、鋅、鋼鐵等行業掀起減產、停產潮,其他地區生產不受影響,自然乘勢佔領市場。
歐洲股滙不宜撈
大輸家當然是歐洲,工業生產首先受到衝擊,限電初期集中在企業,以保障普羅市民,代價是經濟活動陷於停滯,這個痛苦比較漫長;中長期而言,如果跟俄羅斯的關係不能好轉,相信能源供應難以回復正常,經濟活動會大受打擊,企業盈利當然難以恢復到正常水平,所以無論是歐洲股票或外幣,暫時都不宜撈底。
筆者認為,就算能源價格爆升,現時有可能提早反映供應緊張的狀況,高位有機會在冬天之前已經出現,但若長期短缺局面不改,歐洲人民很快會累積不滿。俄羅斯自然希望歐盟會放棄支持烏克蘭,以「換取」天然氣供應,但是就算德國和法國願意,東歐各國如果誓死不從,歐洲有可能分裂為兩個立場,也會元氣大傷。
另一條出路是嘗試尋找新能源,任何環保能源供應都不能短時間內大幅增加,筆者認同首富馬斯克的觀點,重新啟用核電站是出路,這樣才有可能解決問題,但相信在吃苦之前,歐盟政策難以轉向,就看之後會如何走。
美股形勢也相當惡劣,無了期的加息,最終會影響經濟,假如需求急速下跌,通脹很快會死火,這樣才算完結一個周期,可能還要迎來一波跌浪,反映經濟衰退的風險,之後才是比較好的買入點,目前仍然處於易跌難升的階段。
CoCo Bond風險較高
用排序法去睇,首先要解決加息因素,才有比較突出的表現。最先見底的資產可能是債券,如果要選取波動性較高的品種,可能是長年期國債,另一種是買銀行的永續債券。筆者相信,經歷雷曼債券爆煲之後,銀行難以破產,最多是被國家接管,大幅攤薄股東權益,債券到期都是會還錢。
CoCo Bond就要小心,因為銀行有權要求換成普通股,風險相對較高。
目前的「金絲雀」應該是德銀,經濟超級差,都不知道怎樣處理客戶的壞賬,萬一大吉利是,相信德國政府會救,如果出現此情況,所有大銀行債都不需要擔心。當然,美資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都是有周期風險,但就沒有個別因素很危險,如果想保守一點,可以留意。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日股滙現沽空機會 |
上一篇: | 滬深港通上日成交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