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8月30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歐慘變西方第三世界 大風暴能源股又跑出

8月29日,周一。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上周五在全球央行年會一錘定音,粉碎了市場對政策轉向的最後一絲憧憬,勢色不妙戀戰無益,好友爭相散水。

鮑公成功跨越鷹式驚嚇終極門檻,聯邦基金利率年底前上升空間恐怕不止一厘,接下來要思考的是,美國與其他國家息差進一步拉闊,能源自主性又非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可比,別的不說,單是「最潔淨的髒襯衣」(the cleanest dirty shirt)這一點,已足令美國成為吸金大國。鮑威爾放鷹後,美滙指數重上109水平,美國10年期債息3.1厘,道指期貨執筆時挫近300點,淡友得勢不饒人。

市場機制徹底失靈

對高負債國家來說,強美元猶如噩夢,新興經濟體爆發貨幣危機的警告不絕於耳。然而,歐洲能源荒愈演愈烈,天然氣價格飆至過去10年平均值的10倍,相當於以500美元買一桶石油。此情此景告訴大家,市場機制已徹底失靈,政府一旦被迫介入,強制配給、價格管制等措施勢必陸續有來。資源分配若由公營部門一手包辦,那就不是單純的「天價」問題,而是如假包換的供應短缺能源恐慌。歐洲形勢險峻,有論者揶揄這個主要經濟體已淪為西方的第三世界,不見得勝於外滙儲備快將乾塘的發展中國家。

寫這些真的感到十分無奈,消息要多惡劣有多惡劣,但俄烏戰爭、地緣政治、極端氣候皆屬天災人禍,通脹何時降溫,並非央行加多少次息可以決定。早幾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在訪問中提到,重手加息只會阻礙紓解供應鏈樽頸的投資,遏通脹愈幫愈忙。

老畢萬分同意,可是發現問題不等於能提供答案,央行對增加供應無能為力,不透過加息冷卻需求,還有什麼板斧可出?既然加又死唔加又死,股市大盤搵唔到食,要尋找交易意念,得辛苦一點發掘逆市贏家。

能源板塊在6月初至7月中有過一波急劇回調,標普500指數期間反彈,兩者背道而馳,與當時市場對通脹、利率的判斷息息相關。三大指數近日加速掉頭,資源股卻在重組攻勢,歐洲諸國一旦以鄰為壑,波及能源跨境流動,歐盟內部供應固然緊上加緊,遠至亞洲和美國也會受到資源爭奪戰衝擊。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以評論氣候變化聞名的美國作家David Wallace-Wells指出,能源風暴變本加厲,歐洲今冬若雞犬不寧,政府為安撫本國民眾及產業,難保不會紛紛表態反對能源跨境流動。歐洲國家對能否安然度過寒冬一直戰戰兢兢,不惜代價確保供應,近月以驚人價格補充能源庫存,包括藉更高出價爭取船隻轉道,搶奪原本運往亞洲的液化天然氣(LNG)。

問題是,亞洲今冬若同樣出現罕見低溫,你追我逐下,歐洲的銀彈保得住多少供應就難說得很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液化天然氣有價有市,受惠者又怎少得了美國LNG出口先驅兼最大生產商Cheniere Energy(代號正是LNG)。

歐洲危機四伏人盡皆知,有趣的是,連美國也為冬季能源供應煞費思量。據報,能源部長格蘭霍姆(Jennifer Granholm)上月中曾致函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七家巨企,敦促業者不要進一步增加燃料出口,並要求煉油廠全力建立庫存,違者可能面臨當局的針對性措施。

美國成品油出口創歷史新高,業界賺個盤滿缽滿,惟美東汽油庫存處於10年來最低水,格蘭霍姆正與州政府商討,把東北部的200萬桶汽車和取暖用油置於「積極待命」狀態,為緊急應變行動未雨綢繆。另一邊廂,根據能源資訊局(EIA)最新數據,美國天然氣庫存量較去年低10.5%,與5年平均值比較低12.7%。由此看來,山姆大叔的能源供應亦非想像般十拿九穩。

以鄰為壑自保至上

能源短缺令抗通脹倍添難度,如果有得揀,老畢也不希望跑贏大市的是資源股,但主觀意願左右不了事態發展,今冬歐洲能源形勢若真的極度嚴峻,區內國家為求生存自保至上,大家猜猜局面會變成怎樣?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