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8月27日

李明正 理財方略

退休移民 三招資產配置抗通脹

近月全球通脹加劇,持續高於多國央行目標,影響範圍已經擴展到民生層面。一直以來,推動海外退休移民的一大因素是追求「低成本,高質素」的生活,目前在通脹嚴重的大環境下,移民人士除了關注稅務、法律等問題外,如何做好自身資產配置對抗通脹,在海外仍然做到退而不「憂」亦同樣重要。常見理財方法包括以「逢低吸納」方式管理外滙、「以房養老」達至租價兼收,以及利用近年新興的「多元貨幣」保單,同時賺取紅利及滙率升幅,下文將分析上述三種方式的優劣。

兌滙勿瞓身 分段逢低吸

筆者經常強調,在移居初期把所有財富轉換成當地貨幣並非最佳做法。以英國為例,過去10年英鎊兌港元的滙率波動高達50%,換句話說,如果移居時,英鎊處於高位,兌換10萬英鎊約需130萬港元,但若當時「移居不移產」,其後在鎊滙低位時才兌換,同樣金額只需約90萬港元,省下來的錢自然可以抵消通脹。

當然,估頂和估底並不容易,每名移民者財政情況也不一樣,未必能保留大量資金,惟原則上,在財務許可的情況下,移居時亦應配置一定比例的外滙資產,並把握「逢低吸納」的時機,有利對抗通脹,同時保持資金流動性。不過,單純持有外滙所收到的利息普遍都追不上通脹,倘希望提升回報,便需要頻繁進行外滙交易,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波動性風險。

以房養老 租價兼收不易

華人喜歡買「磚頭」,香港有不少六十後、七十後都是通過投資物業致富。人在外地,選用相同的理財方法,期望「以房養老」絕對是人之常情。過去幾年,投資海外房地產不論租金回報率,還是物業升幅都非常可觀。然而,隨着房地產市場升溫,很多國家均限制住房買賣,例如,加拿大將禁止外國人未來兩年在當地置業;在澳洲,海外人士購買當地物業前除了要先取得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批准,而且只能選擇一手物業,這些政策變相令二手物業只能轉售予當地人,回報自然有所限制。

在出租方面,部分國家的政策亦向租戶傾斜,例如英國6月推出法案,被譽為30年來最大的租務市場改革,都會一定程度左右未來租金升幅,令「以房養老」策略難以落實。

善用多元貨幣保單慳稅

最後要談一下的是近年新興的「多元貨幣」保單,好處是可以利用保單貨幣轉換的功能,做到上述外滙管理的「進可攻」,提升潛在回報;而相對「逢低吸納」並傾向持有的移民人士,能夠獲取比利息較高的紅利回報,做到「退可守」。與此同時,在部分國家如英國及澳洲,可以令保單內的收益,在合規下做到慳稅或延稅,對有一定程度被動收入的退休人士效用更為顯著。

至於缺點方面,視乎具體計劃、供款年期等因素,普遍這些保單都要一定時間滾存,才能達至最大效益,對於希望退休移民後便立刻從中提取收益的人,或需額外準備現金流或儲備,作為起初數年的生活費。

作者為CFP認可財務策劃師,曾任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副主席(財務及行政)。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移民理財觀點。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