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8月20日

曾國平 經濟3.0

生小孩忘了計成本效益

經濟學者羅伯茲(Russ Roberts)的新書《狂野問題》(Wild Problems),幾天就讀完了。也許是一直有留意他的訪問節目,對他的想法和思考方式太熟悉了,讀着每一頁,大概知道下一頁會說什麼,尋不着意料之外的洞見,有點失望。失望,亦因為自己剛解答了一個「狂野問題」,本以為書中會有深入討論,誰知道都是蜻蜓點水,重要話題只有輕輕帶過。

人生分岔點上的不歸路

我面對的「狂野問題」,是應否在40歲生小孩。幾個月前我有了答案,答案重七磅六安士。

羅伯茲這樣定義「狂野問題」:a fork in the road of life where knowing which path is the right one isn't obvious, where the pleasure and pain from choosing one path over another are ultimately hidden from us, where the path we choose defines who we are and who we might become. Wild problems are the big decisions all of us have to deal with as we go through life.

在人生的分岔點,面對的選擇都有看不到的成本效益,作出選擇以後,自己亦會因而有根本的改變。生小孩、結婚、移居、轉工、信教等,都是「狂野問題」。

就如我生小孩之前,只想到無盡的壞處:除了伴侶的健康風險和心理壓力,還有睡眠不足、支出增加,工作和娛樂時間也會大幅減少,更有好幾年不能旅遊吃喝玩樂,到了小孩長大,旅遊目的地亦會由名勝古蹟變成主題公園之類。更關鍵的是,自己從來都不太喜歡小孩,對別人抱着的嬰孩沒有興趣,也不會憧憬培育下一代。想來想去,生小孩的壞處數之不盡,好處想來想去也想不出幾個。

根據成本效益的計算,不生小孩本應是我的「理性」選擇,誰知道我在40歲時不知為何失去「理性」,為這個世界帶來了一個貌似自己的男性生物。預期中的成本,大多成為事實,但沒有想像中的辛苦。意料之外的正面發現,卻是數之不盡:我不知道他每朝醒來都會對我微笑;我不知道抱着他的那種溫暖;我不知道他興奮時發出的奇怪聲音;我不知道他身體的獨特氣味;我也不知道看着他破涕為笑,心裏是如何暢快。

離開醫院那一日,看着面前這個脆弱的生物,我也第一次感覺到世上有比自己重要得多的東西,就如書中引用的一句,生小孩是「decide forever to have your heart go walking around outside your body」,心思從此就不只在自己的世界打轉。預期之外的成本效益、喜怒哀樂,隨着孩子成長,當然還會陸續有來。

羅伯茲經常提及的是哲學家L. A. Paul「變革經驗」(transformative experience)的概念:要決定是否成為吸血鬼,我們沒有資訊可以參考,因為成為吸血鬼是一個徹底改變自己的經驗,從生理狀況到生活方式都會完全不同。跟已成為吸血鬼的朋友徵求意見,請他們分享心路歷程,對你要作的決定也沒有什麼用處,因為吸血鬼的感受,根本不是你這個平凡人類可以理解。

「狂野」之中的理性痕跡

同樣道理,在生小孩之前,別人的美好(或可怕)的經驗,無論講得如何詳細,對我來說也沒有意思,能夠明白的大概只有睡眠不足和荷包縮水,其餘一切都是抽象形容。生小孩之後,我也不會自討沒趣地跟沒有小孩的朋友「傳道」,歌頌有了小孩後的生活是如何豐足快樂(甚至勸人「快啲生件」),更不會自我陶醉地展示小孩照片讚美他是何等的可愛趣致,皆因我這些刻骨銘心的感受,對別人來說就如對牛彈琴。套用亞當史密《道德情操論》的觀點,兩個「變革經驗」不同的人,難以理解對方所思所感,是不容易達到mutual sympathy的。

羅伯茲認為,當我們面對這些「狂野問題」,成本效益的「理性」分析沒有幫助,甚至會愈幫愈忙,鑽牛角尖徒增煩惱。決定跟誰結婚,決定到哪裏定居,決定轉工轉行,我們都不能清楚地把成本效益排列計算,因為其中好一部分,只有在作決定以後才知曉,事前難以想像其中的樂趣和辛酸。作決定以後的自己,偏好和價值觀念更會跟以往不同,令成本效益的分析難上加難。

《狂野問題》略嫌失望之處,是羅伯茲沒有從經濟學者的角度,在這個觀點上繼續發揮。是的,當我們面對這些「狂野問題」,好像都將成本效益拋諸腦後,昂然走進或避開一片混沌的人生路徑,但正如羅伯茲的老師貝加(Gary Becker)開創的研究所指出,婚姻、生育、移居等人生重大決定,其中是有明顯規律在其中的(例如女性在職場上待遇提升,結婚和生育年齡因而增加)。個人的茫然不知,如何累積成整體的井然有序?用經濟學分析重大決定,除了解釋現象,能夠幫助個人作更正確的選擇?正確的選擇又是如何定義?

在我身旁的那個生物,對這些問題似乎沒有興趣,只顧用他愈見純熟的投訴聲調,提醒我快快交稿關掉電腦,專心跟他玩peekaboo。

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