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8月12日

安博哲 宏觀遠瞻

別被熊市嚇怕 錯失投資機遇

美國、德國、法國及中國以至環球股市先後步入熊市。通脹高企、利率上升、衰退風險及地緣政局等多項因素,仍然是短期困擾股市的不利因素。然而,經歷調整後,美股已經展現中期投資價值。同時投資者不要被熊市嚇怕,因而錯失其他資產的投資機會。

標普500指數由1月初高位至6月13日急挫22%,標誌着美股進入熊市。一般來說,當資產價格由近期高位累積跌超過20%,即代表進入熊市;如果資產價格由熊市的低位反彈20%,就反映熊市結束,並重新步入牛市。

雖然美股大部分時間都是處於牛市,但熊市其實並不罕見,較為人熟悉的包括大蕭條、石油危機、科網泡沫爆破、金融海嘯及早兩年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引發的熊市。自二戰之後,美股一共有14次熊市周期,撇除目前的熊市,美股有10次熊市的跌幅是介乎20%至40%,有3次的降幅是超過40%。

過去13次熊市平均持續12個月,跌幅較小的熊市持續時間亦短,下挫介乎20%至40%的熊市,平均9個月就結束;劇跌超過40%的熊市,則平均會持續22個月。

雖然經濟衰退很多時都會伴隨熊市,但並非所有熊市都預示衰退,過去13次熊市之中只有8次出現衰退。涉及衰退的熊市,平均跌幅達36%;沒有陷入衰退的熊市平均跌幅較小,只有26%。

美股估值較年初吸引

雖然美股正值熊市,但滙豐認為,經過調整後的美股正展現中期投資價值。目前標指的市盈率降至約18倍,低於過去5年的平均市盈率20.3倍,估值已經較年初吸引。過去回報最好的日子,往往發生在熊市期間或熊市結束後,例如2007至2009年熊市期間,曾有兩個單獨的交易日標指飆約11%,以及在2020年4月標指大跌市後,單月累升超過12%。縱然我們無法準確預測股市何時見底反彈,但可以透過平均成本法分段吸納,捕捉大市回升的機遇。

從基本因素來看,美股仍然可以看高一線。雖然美國連續兩季經濟收縮,屬於技術性衰退,但是否真正陷入衰退,要由全國經濟研究所判定。美國財長耶倫表示,美國經濟只是放緩,以及轉向穩定和持續增長。就業市道強勁、家庭財政良好、信貸質素未有惡化、企業倒閉數字未顯著上升,均反映經濟仍未陷入衰退。滙豐同樣認為,今年下半年以至明年美國陷入衰退的機會不大,就業市場仍然強勁,7月份失業率降至3.5%,接近歷史低位,支持消費市道及企業盈利。雖然市場預計第二季美國企業盈利增長將減慢,但第三及第四季企業盈利增長會分別加快至10.8%及10%。多元化與高質量的特質仍然是美股的優勢,建議投資者可留意擁龐大現金流、低負債、有成熟而有利可圖的商業模式,以及能夠維持穩定派息的企業。

當個別資產類別步入熊市,多元化投資就顯得更重要,因為不同資產類別的性質有別,於同一經濟環境下亦會有不同表現。例如很多時股市與債市的表現呈相反關係,即當股市下跌時,債市就會向上,彼此具互補性。不同國家的經濟周期亦有分別,正如目前美國收緊貨幣政策,但中國的貨幣政策則傾向寬鬆。

以2008年金融海嘯為例,標指下跌57%才見底回升,當標指回升至剛步入熊市的水平時,亞洲(日本除外)股市已經較美股步入熊市前飆57%,期內中國股市上揚56%、黃金升52%,環球高收益及投資評級債券亦分別增46%及14%。

面對高通脹及快速加息引發的衰退憂慮,歐美股市承受較大壓力,而投資級別企業債券風險及波動性相對較低,有助增加組合的韌性。滙豐認為隨着加息令過熱的經濟降溫,美國通脹將於第三季開始回落,估計國債息率再上升空間有限,料對投資級別企業債券的價格有支持作用。

多元組合才是長勝將軍

除了美股,滙豐亦對亞洲(日本除外)及香港股票持偏好看法,經濟活動重啟將支持企業盈利,若下半年中國經濟加快增長,將利好亞洲經濟。亞洲及香港股市相對較低的估值,亦是兩者的吸引之處。

花無百日紅,並無可永遠一注獨贏的資產,懂得多元化投資組合才是長勝將軍。

作者安博哲(Sami Abouzahr)為滙豐香港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投資及財富管理部主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