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2日
8月11日,周四。市場一直憧憬美國通脹在6月份9.1%水平見頂,並熱切期待能在新的數據中得到證明。念念不忘,果有迴響,周三公布的7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漲幅回落至8.5%,低於預期的8.7%;核心CPI年升5.9%,同樣較估算溫和。通脹數據揭盅後,美股三大指數全線勁揚,道指埋單漲逾500點,標普500指數收復四千二關口,納指且錄得近3%升幅。
隔晚美股高開高走,美滙指數失守105水平,市場反應與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上月底議息後疑似「放鴿」如出一轍。然而,心水清的朋友該當發現,債市的表現有點反高潮,利率期貨市場對9月繼續重手加息的評估降溫,10年期債息應聲急挫逾10個基點,對政策利率敏感的兩年期債息更瀉足20個基點,惟長短息跌幅隨後同時大幅收窄,長端還可歸因於投資者觀望10和30年期國債拍賣結果,短端孳息率反彈卻顯然另有原因。
打手發文非巧合
聯儲局對供應面因素控制不了,只能通過遏抑需求配合收緊金融環境尋求供需平衡,較高的孳息率、偏強的美元、股市調整以至稍稍拉闊的信貸息差,皆符合決策者誓神劈願降服通脹的立場。此所以,每當風險胃納回升,官員就會開腔遏之,鮑公說錯話(或市場會錯意)如此,投資者過早相信通脹見頂亦然。
這次並不例外,CPI公布後,美股急升債息大跌,明尼亞波利斯聯儲銀行總裁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即時放鷹,指聯儲局為應對高通脹,今年底應把政策利率調高至3.9厘,明年底進一步加至4.4厘,仲慌死市場借咗聾耳陳隻耳,明言憧憬明年初掉頭減息不切實際,奉勸大家早點死咗條心。
卡什卡利今年在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沒有投票權,市場對他的意見也許懶得當真,但素有「聯儲局御用打手」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Nick Timiraos彷彿校啱時辰發表文章,大字標題Fed Likely to Want Further Evidence of Inflation Slowdown,你信是巧合嗎?這位「放風人」每次都在關鍵時刻出手,聯儲局不願見到風險胃納進一步強化,態度甚為鮮明。
對着幹破宿命?
在通脹低迷政策寬鬆的日子,聯儲局除維持物價穩定及確保充分就業外,一直被認為還有個不能言明的任務,就是在危急關頭維穩托市,從期權概念衍生出來的市場術語Fed Put因而不脛而走;與之相應的Fight the Fed一詞,則專為唔知死跟聯儲局對着幹的淡友而設。
如今剛好相反,決策者對抗通脹只許成功,不容風險胃納過度膨脹,以免金融環境太早重趨寬鬆,為恢復物價穩定添煩添亂。以往聯儲局唔畀個市跌,對着幹的都是淡友。時移世易,輪都輪到好友Fight the Fed,能否打破有輸冇贏的宿命?
美國通脹回順至9%以下,惟依然處於40年高位,聯儲局不能在這個時候給予市場放軟手腳的感覺。決策者為彰顯遏抑物價的決心,任何一位在發言時都會提及2%目標,但那並不代表加息要加到通脹重回2%,趨勢才是重點。
轉軚尊重市場
除非聯儲局真的極度在意金融環境重趨寬鬆嚴重妨礙對抗通脹,哪怕數據反映物價升勢進一步放緩亦要堅持落重藥,否則9月加息幅度若縮回半厘,再出口術遏制風險胃納,效果恐將一次比一次弱,很難阻止市場相信聯儲局最鷹時刻已過。自美股6月中觸底以來,羅素1000指數九成股票上揚,那些錯過此輪「最乞人憎升市」的基金經理,追回失地的壓力只會更大。
早前提過,美銀首席策略師哈特內特(Michael Hartnett)睇死標指叻極四千二,CPI公布後已到。不妨偷換一下Put / Call概念,假設聯儲局在4200點Short了個Call,此刻好友淡友皆在尋找證據支持自己的看法,標指一旦爆穿行使價,大家認為哈特內特會轉軚尊重市場,抑或堅持看淡兼造淡?前一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我是絕對不會低估的。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PEY穩定收息兼防守性強 |
上一篇: | 香港股市上日收市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