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日
自7月以來一些內地未完工項目的購房者停止償還按揭貸款,市場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憂慮重燃;數千名購房者聲討他們在樓盤竣工前已開始還貸的項目爛尾。
這輪「斷供潮」主要由開發商流動性緊張引發,2020年末開始的房地產去槓桿,令負債率高的開發商信用緊縮,導致停工。由於監管及管控漏洞,有消息稱住房預售款被濫用,導致項目缺乏資金完工。此外,新冠疫情引發的臨時封控延緩進展,也對家庭收入及購房者對未來還貸信心造成打擊。
持續停貸恐掀惡性循環
然而,真正的風險在於斷供潮蔓延的可能性,對銀行的風險偏好和購房者情緒造成打擊。如果更多購房者停止還貸,脆弱的市場情緒可能削弱需求,繼而壓低價格,造成惡性循環。7月份以來,30個城市以建築面積統計的房產日成交量按年下滑30%至40%,此前在6月份因積壓的需求釋放,交投曾短暫回升。因此,決策者積極採取行動至關重要,防止潛在的螺旋式下行。
好的一面是,中央政府似乎意識到風險,並持續採取行動緩解市場憂慮。部分地方政府加強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監督和調配資金。一些地區設立新的共管賬戶,直接向項目提供資金,以確保竣工交付。此外,河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宣布聯合鄭州地產集團設立紓困基金,為問題樓盤的資產處置和重組提供幫助。
房策料鬆綁 行業勢整合
鑑於目前樓市情緒疲軟,我們認為房地產政策可能進一步鬆綁以支持銷售,例如續下調房貸利率,及在受影響的城市放寬限購政策等。
總體而言,中央和地方政府若能果斷採取行動來提振家庭和市場信心,形勢依然可控。額外的基礎刺激措施(調增政策性銀行8000億元人民幣信貸額度,及通過發行金融債等籌資3000億元人民幣),有望部分抵消經濟復甦的潛在拖累。但寬鬆措施可能不會為個別房企兜底,也未必能改變中央政府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長期目標,意味房地產行業在中長期內將繼續進行整合與重組。
第二季中國GDP按年增長0.4%,低於市場預期,也是2020年第一季以來最慢增速,更遠低於2022年第一季的按年增長4.8%。尤其消費方面,反映4月份大規模封控措施的影響,但這意味今年經濟已見底。隨着供應鏈瓶頸自5月底以來逐漸緩解,經濟活動繼續從4月的低谷回升。
中國相對溫和的通脹為政策寬鬆提供迴旋空間,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溫和上升至2.5%。由於基數較低且豬肉價格周期恢復常態,下半年CPI可望保持在3%左右,全年約為2.5%;與此同時,PPI通脹可能已經見頂,6月份進一步放緩至6.1%,相較去年較高的基數有機會繼續回落。
政府自5月以來推出更多支持性政策,包括房貸利率下調,以及地方層面的房地產政策鬆綁。更多支持消費的政策有望出台,房地產需求端政策也可能鬆綁,以支持經濟在下半年復甦。
貨幣政策料保持寬鬆,我們預計,還有1至2次降準以配合財政刺激,同時再放寬信貸。財政政策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包括加大支出、減稅降費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6月份信貸按年增速反彈至10.8%,在政策支持下勢保持相對穩健,不過受基數效應影響,估計會逐漸放緩至10.5%左右。
作者為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兼宏觀經濟主管,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市場見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從政治經濟周期到停滯性通脹 |
上一篇: | 吉利趁回吐Call 小注買滙控中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