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0日
過去一個星期筆者玩到周二(7月26日)就放假,下星期才再落場,對市況的觀點與前兩三周沒有大分別,下周才再吹吹市況。
有些人從來對知識反感,原因之一可能是懶,也可能是內心把知識與小時候的填鴨式教育連繫起來。筆者小時候不喜歡讀學校教的書,大學也是收到警告信要被趕出校才開始認真讀書,一讀書後測驗成績便是頭三名,所以個人認為學習動力才是知識之母。出來工作後可以自尋目標,所以經常看書及做相關筆記,藏書量常年保持千本左右並不斷棄舊迎新,買書錢夠讀兩個碩士學位,值不值得就見仁見智,當中大多數知識對現在的筆者來說已經用不上,但當時確實是有點幫助。
招數由繁至簡
我們投資靠的是信念,信念源自你的世界觀,世界觀源自你的知識量。要更明白世界的情況,必須有足夠彈性或正確的信念,請把對自己沒用的信念放下,亦即不要留戀對當下沒用的知識。曾經見過一位分析師讀太多書只信價值分析模型,教筆者應該整個模型去買股票,後來幾年見他每次「追車尾」,入貨總是遲幾步,就知道該類分析有多好了,當然這又可能是個人問題,其他人可能會用得好。
筆者曾經因為讀太多書及年少太單純而相信價值投資,入行3年後發覺市場動力遠比什麼基本分析影響大得多,之後便踏入了技術分析之路,玩了數年,筆者所學的招式愈來愈多,最高峰期同時看7項不同指標,這幾年了解到過於複雜的招數,難以由中年人所用,又簡化到用兩三項。
我們要定時放下一些過時或不適合自己的知識,了解某些概念或知識可能只適用於某段時間。例如近一年間斷地提及虛擬貨幣是相當危險的概念,其本身沒有現金流及實體價值,信則有不信則無,今期興起,可能無以為繼,瞓身玩隨時破產。
保險股值得留意
以前筆者相信保險,現在半信半疑。以普通醫療保險為例,年輕時未必入院又要花錢月月供,心想老時用處會大一點應該值得買,但保險公司當然會因應相關風險而調整價格,所以老年我們又要支付超高昂費用。
以相當粗略的計算(以網上一份醫療計劃作參考):每年3000元買一份基本計劃的醫療保險(連額外醫療費用SMM),20歲開始供,每年隨年紀加價,10年也供了38000元,之後10年又供多53000元,不知不覺到了50歲可能已經供了16萬元,以筆者個人經驗來說,足夠3次入醫院治療小病的費用。
這是假設沒有通脹或因應市況變化的情況,近年估計因為新冠增加了賠償案及醫療成本,價格加得驚人,就算是保證不會因個人理賠而加價的計劃,也可以比起當年投保時價錢表多了10%以上,年過60歲者買普通基本計劃的醫療保險也要每年1萬元,供10年醫療保險,已經可以自己保自己的普通入院開支了,所以年輕時一定要自己儲錢,應付未來的醫療開支,現在有公營免費醫療,誰知道10年後還有沒有?現在的貴價保險未必值得買,但人人也驚死,沒有大錢在手總會買一份傍身。
所以保險股或許值得買,筆者有時也會見有理想入貨位,炒兩炒來對沖自己的保險費。可是,這也是以現狀來說,或許之後新冠不再是問題,恐慌減去,會有大量人「棄保」,保險股又會暴跌,到時保險公司見生意下降又會減保費……。
我們的理財投資計劃就是要不斷因應情況去變化,請定時更新你的信念,放下那些什麼一生一世的幻想故事。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在港養孩子豈止600萬 |
上一篇: | 香港股市周五收市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