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0日
為應對高通脹問題,美國今年持續大幅加息,不過,美元轉強吸引資金回流當地,美股經過此前數個月的調整後,近期大致企穩。反觀香港,除了承受資金外流問題,疫情下本港經濟表現疲弱,但終需要跟隨美國加息。從此前幾年的大「放水」,到如今的大「收水」,美國每次「治病」,香港都要被迫食藥,港股投資者最遭殃。
美收水 港樓價或回落
聯繫滙率制度下,加上香港作為資金自由港,令香港一直承受美國貨幣政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此前幾年,美國經濟出現危機時,聯儲局多次推出量寬政策,成功拯救美國經濟,而留給香港的卻是樓價炒高,百姓置業負擔更加沉重。
過去十多年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加上今年的俄烏戰事,導致美國通脹水平飆至歷史高位。美國沒有計劃調停戰事,令能源及糧食供應回穩,以遏抑通脹,而選擇了再從貨幣政策入手,透過收緊銀根遏制通脹。
不論是什麼類型的經濟危機,美國往往只選擇從貨幣政策入手。從過去一段時間的美國經濟表現看來,此做法或具有一定的效用。可是,其外溢的負面因素亦不少,香港便一直默默承受。
過去十多年,香港樓價在寬鬆貨幣政策下不斷炒高,炒樓人士成為主要受惠者,不過,對於未有物業在手的年輕人,置業夢顯得更為遙遠。只能寄望美國此輪「收水」潮下,樓價可回落。
然而,對於港股投資者來說,量寬政策一度帶動資金流入本港,股市出現過短暫炒作。惟近年香港政局不穩,以及疫情因素影響下,經濟不景,股市有波幅無升幅,最近3年恒指持續向下。
近年香港政局不穩,加上中美關係緊張,以及俄烏戰事等因素,已令部分外資流走。而美國今年多次大幅加息,美滙轉強,使資金流走的情況加劇。
所以,此輪美國治理通脹問題,又令香港吃了不屬於自己的藥。本來在疫情下,經濟不景,貨幣政策應該維持寬鬆才對,但結果將要被迫跟隨美國加息。市場「缺水」,股市樓市均要下調。尤其是流動性更高的股市,近期跌勢更明顯。
高息公用股仍是首選
恒生指數今年3月份一度跌至18000點附近,回到接近十年的低位。周五收報20156點,年初至今累計下挫13.85%,比美股跌得更多。近日聯儲局再加息0.75厘後,美國表現續穩,但港股過去一周又跌了2.2%。
跟着美國貨幣政策走,令港股承受額外的風險。在如此波動市況下生存,投資者需要格外審慎。目前,除了各類高息公用股表現維持平穩之外,其他一眾增長股,尤其是科技股的表現均不太理想。所以選擇繼續留在股市的話,選股仍是一大難題,高息公用股依然是現時的首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MIRROR有力外闖 讓香港再國際化 |
上一篇: | 科指7月跌凸 外資清倉不手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