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8日
「息魔可怕」,就算是美國聯儲局官員簡單一句說話,人們也可以無限演繹而搞得膽戰心驚,儲局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周三的發布會上表示,如果美國就業巿場持續一段時間都理想,那麼聯儲局是有需要把通脹率降低。通脹影響投資產品價值、令人對長線投資卻步,嚴控通脹一直是財金官員的當然任務,但即使一句如此理所當然的說話,都足以拖累股巿大跌,在會後翌日,道指和納指分別最多回落3%和4.8%,多隻大盤股在本周創下52周新低,而科網股因被視為業務虛無而沽壓更甚,不過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波幅指數(恐慌指數,VIX)本周已貼近全年高位,軟件開發商Adobe等大型股份往後發展未必太壞,本周繼續有關Adobe的分析。
用過Adobe PDF軟件的人比比皆是,說它的出品可靠而出色應沒有太多人反對,這正為Adobe透過加價獲得利潤創造有利條件。Adobe已於4月27日起對包括美國、英國、日本和大部分西歐國家的36個地區在內所有客戶(包括個人和企業)調整收費,加幅為3.8至6.3%,影響人士涉及新客戶和4月底續期的舊客戶,當大部分客戶續期後,來自Creative Cloud的收入將會增加5%,加價舉措顯示Adobe對自己產品的信心和實現長期盈利增長能力。
這或可歸功於它在多年前的先見之明,早就以訂閱模式替代「買斷版權」的方法,使消費者的轉換成本(switching cost)最大化。文件和圖像處理需要多個軟件,例如網頁設計Adobe XD可由Figma代替、相片編輯和整理Adobe Lightroom由Skylum Limunar取替、Affinity Photo或免費Pixlr有類似Adobe Photoshop的效果,但沒有一間公司可以取代多於一樣Adobe旗艦產品。
同業Figma創作空間佔優
而成為軟體即服務公司(SaaS)提高了行業准入,Adobe早於2012年4月推出Creative Cloud,用戶無論何時何地,都可運用Creative雲端平台編輯自己的創意作品,應用程式多於20個,試問誰能與它爭鋒?Creative Cloud佔收入六成,Adobe的先發優勢和Creative Cloud內明星產品眾多,帶動其收入來源穩固。據多個巿場調研指出,四月底的收費調整沒有引起客戶的反彈,佔首季38%營收的文件雲與數碼經驗(包括行銷科技Martech)雲顧客回饋甚佳,年收入複合增長15%,利潤增長兩成的長線預期應可站穩。
訂閱人數增長放緩礙收入
但是,儘管小型圖像處理對手沒有Adobe的無敵軟件規模,它們在個別領域中獨佔鰲頭,也足以令Adobe失色。以專職網頁UI/UX(使用者介面、使用者體驗)的Figma為例,由於它容許即時的檔案協作、配備Slack即時通訊且擁有許可為本(permissions-based)的分享模式,令創作空間較使用Adobe XD更富有彈性,很多設計公司、廣告公司已棄用Adobe而改選它(或同行Sketch)作為首選設計軟體。Figma又以新產品Figjam進軍「白板軟件」(whiteboarding software,促進文字和繪圖的軟件);偏偏上述數碼經驗(Digital Experience)主打數據分析,DE佔Adobe收入二成半,Martech是它的培養重點,Figma系統以易於分享、無限雲端儲存、配備2D WebGL排版引擎(rendering engine)作招徠。UI/UX方便的Figma已領先Adobe甚多,Adobe最容易得享增長的巿場被人家捷足先登,令它在中長線難以加速增長。
以周四收巿價每股365.08美元計算,Adobe巿值172.50億美元,預期本年和來年每股盈利13.43美元及15.31美元,預示巿盈率分別為27.18倍與23.85倍,以龍頭股來說一點兒也不貴。
另一方面,個人客戶群佔Creative Cloud的年度化恒常收入(ARR)約55%,經濟衰退風險拖累訂閱人數增長放緩,對Adobe收入帶來衝擊。針對企業和個人的非設計專業用家新產品Adobe Creative Cloud Express(CCX)推出以來反應欠佳,因此有了Adobe增長乏力之說。作為科網股,大如亞馬遜(Amazon)都可以有每年超過兩成的利潤增長,人們對Adobe的績效又如何能夠感到滿意?
誠然,買股票跟買所有東西一樣,貨比三家是硬道理。雖然Adobe的用戶眾多且IT應用技術在研發經年後,已拋離對手不少,現時享有的是一門現金流豐盛的生意,但這並不能確保利潤增速;缺乏增長的科網股就不會成為明星股。客戶關係管理(CRM)平台Salesforce和Microsoft同為SaaS公司,目前它們的巿值自由現金流比率為26.68倍,較Adobe的22.84倍溢價明顯收窄(3月底時它們分別是33倍和27倍),Salesforce可以改善流程,Microsoft擁有星級軟件、Azure雲端和數據分析方案,Salesforce及Microsoft又有較快的收入增長預期,可投資性看來更佳。
總的來說,受制於加息大環境的Adobe股價本年遭遇重創,營收增長率遜同業,影響它的估值。隨着股價從去年11月700美元高位大幅回落,它的一半巿值因而消失。但是豐富的軟件組合配合雲端設置使人們難以逃離它的創作生態圈,本年官方加價也顯示了它對一己服務組合的信心,恐慌指數似已見頂,而最壞消息不外乎通脹升溫,因此分批買進Adobe的時機已經出現,不過,對於謹慎的本欄讀者來說,調整幅度同樣巨大的FANG經營護城河更深,或許因而更加吸引。
博士、財務總監、CFA、FCPA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BTS「單飛」發展「代價」高 |
上一篇: | 執着文字的美國立國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