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4日
間中有投資者問,究竟股市跌到何時才見底?某指數回落到哪個點數才見底?相信這亦是不少投資者對此「跌跌不休」的股市,心裏希望得到答案的問題。不過,若你仍被此纏繞,即代表投資心態還未成熟,因為根本無人可解答這些提問。
為什麼市場上有不少評論者大放厥詞,滔滔不絕地估底?因為其工作就是發表分析及見解,難道要他們表明自己的無奈!然而,本欄前周文章提到,縱橫股市多年的股神畢非德直言,他從來都沒有搞清楚如何確定市場時機,並堅稱永遠不會作出揣測,由於投資總是受到不同消息及資訊左右,正如中國政府自去年上半年,監管和整頓不同行業。
資深投資者會以過往監管歷史,於半年前預測監管應步入尾聲,可是市場現在仍受困於此;去年尾,不少分析評論認為全球通脹有機會在上半年受控,豈料今年初俄烏戰爭爆發,供應鏈與部分原材料供應受損,令通脹加劇,現未知何時方休;還有,俄烏衝突更導致市場擔憂中國被美國制裁,使資金從中國企業流走。上述接二連三的負面因素,數月前又有誰人能預見?
屢猜實中 估底無意思
有投資者或反駁,上次跌市某人曾成功估底,為什麼今次不能估到?事實上,過往跌市總有人成功估底,就如過往賽馬跑出99倍大冷門總有人買中獨贏般,參與遊戲的人愈多,有人估中的機率便愈大,可是會否有人能夠連續2次甚至3次成功估底?會有的,惟此人必定是不斷猜測,估錯了便調整目標再預計,屢敗屢戰,總會估中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可是這樣從投資角度而言有意義嗎?
試想像,有馬迷每逢有99倍大冷門便買入,數年後他可以告訴別人成功中了3次99倍獨贏,但背後其實他總共買了1000次,究竟他總計賺錢還是蝕錢,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香港有獲稱為長勝基金的,過往十多年錄得每年平均複式回報約15%,長勝是否每天計均賺錢,當然「不是」;是否每月計都錄得盈利,也「不是」;不少投資者會認為,每年計應該皆有進賬吧?可惜,答案依然為「不是」,好像年初至今基金價格已下挫近30%;再回顧2008年金融海嘯,全年插水約50%,與恒生指數相若,惟經過十多年,縱使曾經歷不止一次可怕的跌幅,但其總計表現還是令人滿意。
升跌輪流轉 見熊候曙光
投資者千萬不要怕輸錢,當然需盡力避免虧損,惟當長年有負面消息充斥投資環境時,長倉投資不對沖,期間輸錢實屬難免,積極對沖而蝕錢亦佔大多數。大家要認清一個事實:短線輸錢是長期賺錢的其中一部分。若入市後牛市才開始,先享受了升幅,賺錢後才於熊市下跌時作部分回套,感覺會較實在;可是,倘入市後「見熊」,感受到的只是輸錢,或許很空虛,但股市一直也是循環不息,有升有跌,分別是先升後跌,還是先跌後回。
如果一開始便承受跌幅,何不留守期待未來升幅的來臨?除非大家預計股票未來已非理想投資工具,而事實上每逢熊市都會有「股市已死」、「中資股票沒有投資價值」等言論從四方八面來襲,投資者受投資氣氛影響,或容易接受這些論調,但過往這些推論最終沒有成真,卻是一個事實!
如上周文章提及,大家應謹記投資之父約翰鄧普頓有一名言:「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毀滅」,即是絕望過後會逐步見到希望的!
作者簡志健(紅猴)為證監會持牌人士、博立聯合創辦人、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緊縮形勢 戒急用忍 |
上一篇: | 教育界整頓 風投噩夢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