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5日
特首選舉唯一候選人李家超必定高票當選,但來屆港府面對內外挑戰眾多,中央政府亦非常重視及明白香港乃國際金融中心,尤其在亞太地區,香港金融體系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曾任保安局局長的李家超,必然理解國家安全之重要性,故他早前表明上任後着手處理23條立法事宜,須知金融體系安全是國家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在4月中旬已提出:「金融既是香港的利器,同時亦是他人利用作為攻擊我們的利器,我們必須小心處理。」
內憂外患 極具挑戰
上月筆者參與專業團體舉辦向未來新特首出謀獻策網絡研討會,各界集思廣益,卻不約而同提出金融體系安全重要性,筆者在基金業工作逾30年,期間親身經歷幾許驚濤駭浪,包括1987年股災、1990年中東事件、1994年台海首次演習、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1998年長期資本瀕臨倒閉、千禧年科技股泡沫爆破、2003年沙士肆虐、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隨後爆發歐洲債務危機、近年香港社會事件、新冠病毒蔓延全球、俄烏戰事等。
目前的形勢、難題及挑戰遠較過去更為嚴峻,也更錯綜複雜。中港同時面對內憂外患,包括疫情剛從高位稍稍回落、俄烏戰爭仍在拖延下去、全球高通脹趨勢已成、美國及五眼聯盟一起抗衡中國、美國也爭取盟友支持及與其信任的國家合作,要求自行於本國生產等,旨在減低供應鏈風險,日後或影響中國「世界工廠」地位,成本上升引發通脹。簡而言之,美國帶領其他國家遏制中國崛起的措施或手段根本不能盡錄。
另一方面,市場估計歐美或已採取成千上萬制裁俄羅斯的行動或方式。中國經濟體系早已晉身全球「二哥」,且作為「世界工廠」,與環球諸國關係千絲萬縷,相信未來施壓或制裁中國措施的手段可能超越俄羅斯幾倍,會層出不窮。
即使歐美等認為現時並非如制裁俄羅斯般與中國抗衡的時候,但香港及內地政府必須盡快作出準備和部署,細心分析相關措施或做法,主動制定應對上、中、下策略,從風險管控及不同場景考慮和安排。
宜盡快發數碼貨幣
倘若歐美等真的利用金融措施制裁中國,首先會剔除於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但中國乃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估計此舉必定導致美元在全球地位更不穩,故必須加快推出數碼人民幣及數碼港元兼提高普及性,例如下半年可用人民幣購買港股等。
美國或為自身利益不惜一切犧牲別國,須知其成為俄烏戰爭的最大受惠者,除了操控歐盟、歐洲軍事及經濟主動權、出售軍備和能源等大賺之外,歐洲資金因戰事而大幅流入美國,令美元大升,同時推動國內金融體系。
若美國在亞洲重施故技,或有機會遏制中國崛起、阻延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亞洲軍事和經濟主導權等,亞洲資金因避險而湧進美國,必然利好美元及金融體系,而且美國早已宣揚中國威脅論,亞洲各國紛紛向美國購買武器。
港府及金融管理局必須考慮如何保護香港整體利益和資產,如外滙儲備和持有美債等。
投資忌進取 現金為王
香港金融市場一向以流動性見稱,如何作保護不再成為外資「提款機」。記得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任時經常口出狂言,令中港股市大幅波動,背後不少美資對沖基金在港上下其手,從中取得厚利,未來美國應會繼續利用其優勢,透過不同制裁措施或渠道為港股製造波動性,從中得益。
金管局剛公布今年首季外滙基金成績表,除了股票及債券分別虧損340億元及347億元外,總裁余偉文直言,今年投資極具挑戰,此源於聯儲局加息落後於形勢,故今年加息幅度將較大及迅速,連同聯儲局縮表約4萬億美元所產生的震盪,拖累債券和股票表現走弱。
預料只有盈利穩定和派發高息的股份能抵禦未來加息及縮表雙重打擊,目前投資的話,只是虧損多少而已,除非利用對沖及沽空等獲利,否則短期還是以現金為王,須待第三季才有機會看清底蘊及迎來反彈,各位宜考慮於6月份市況最差時伺機購入及博取升幅。
回顧東驥模擬組合,截至今年5月3日一周上漲0.27%,年初至今累跌12.75%,平均年化回報9.41%,成立至今累計升幅達861.90% 。
聲明:作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有持有上述所提及的證券。
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地產投資鬼才 格雷招數多變 |
上一篇: | 新冷戰下美股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