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0日
上海疫情持續,官方宣布要堅持動態清零。惟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加速股市滙市下跌,中央不能不正視。近日官方頻頻出招,期望推動其他領域的發展,以穩定整體經濟增長,基建、內需、房地產,甚至此前備受打壓的科網平台,陸續披甲上陣。經濟動力能否再次反彈,值得關注。
保增長與控疫 難拿捏平衡
內地繼續以封城的手段嚴格控疫,若能如深圳及廣州般迅速完成,市民大多願意配合。不過,上海封城逾一個月後,情況仍未受控,感染數字保持在高位之餘,死亡數字亦持續增加。民怨高漲,對全國經濟的影響不容小覷。
上海除了是內地重要金融城市,包括科技、汽車、醫藥等,亦是目前的核心產業。美國電動車企特斯拉,其首個海外工廠,便建立在上海。上海封城多日,難免拖累區內企業生產,甚至影響整個長三角地區,情況令人擔憂。
官方此前公布的內地第一季GDP增幅只有4.8%,第二季在疫情的影響下,增速或會再度放慢。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定下的增長目標是5.5%左右,若果不能迅速拉動經濟增長,全年GDP恐怕未能達標。
在促增長與控疫情之間,官方如何平衡,確實難以取捨。2020年疫情最嚴重之時,中國經濟的確按下了暫停掣,捨棄經濟增長以換取疫情受控。當時的新冠病毒較嚴重,所以在經濟層面作出短暫犧牲,以換取人命安全,亦十分值得。但如今病毒變種至Omicron,毒性大降,年輕人或有注射疫苗的人士大多只出現輕症,情況嚴重的主要是未打疫苗的長者。繼續嚴厲封城、犧牲經濟似乎並不划算。
參考香港的數字,新冠疫情下,死亡人數超過9000宗,而人口數量達香港3.5倍的上海,一旦放開或可能造成逾3萬宗死亡個案。而且過去兩年多,中國一直強調不會如西方般犧牲長者,目前依然不敢輕易改變動態清零的策略。
市場對內地是否要改變防疫政策仍存爭議,但周五(2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便表明要堅持動態清零政策的態度。短期內,上海仍要繼續封下去,但經濟增長亦不能放棄,現時唯一的方法,似乎是推動全國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補回上海的缺口。
中港股未言轉勢 暫勿過勇
中央周五亦提出了多項具體的促增長政策,針對近期A股市場的疲弱,當局提出要吸引長期資金入市;針對外資對中概股的擔憂,當局宣布要出台支持平台經濟措施:針對外資流走問題,並表示要堅持對外開放,穩定外投對華投資信心。另外其他政策還包括,加大貸款投放、退稅減稅降費、加強基建、促進消費、確保交通物流暢通、完善房地產政策等。
對近期境內外投資者關注的重點問題,以上措施均進行了針對性的紓解。市場似乎亦感到滿意,周五港股在消息帶動下大升逾800點,滬深指數亦分別漲2.41%及3.69%,創業板指數更飆4.11%。
從中國官方公布的措施看來,內地對穩經濟及股市的走勢仍較重視,不過,A股及港股能否重拾升軌,一掃近期的弱勢,還有待觀察,始終外圍股市及美國貨幣政策仍具有重要影響,投資者暫保持審慎,不宜太進取。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可卡因價值壟斷 |
上一篇: | 科指兩番挾倉 淡友應該知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