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4月30日

辛思維 冷熱財庫

擊退市場恐慌 官方全力出招

上海疫情持續,官方宣布要堅持動態清零。惟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加速股市滙市下跌,中央不能不正視。近日官方頻頻出招,期望推動其他領域的發展,以穩定整體經濟增長,基建、內需、房地產,甚至此前備受打壓的科網平台,陸續披甲上陣。經濟動力能否再次反彈,值得關注。

保增長與控疫 難拿捏平衡

內地繼續以封城的手段嚴格控疫,若能如深圳及廣州般迅速完成,市民大多願意配合。不過,上海封城逾一個月後,情況仍未受控,感染數字保持在高位之餘,死亡數字亦持續增加。民怨高漲,對全國經濟的影響不容小覷。

上海除了是內地重要金融城市,包括科技、汽車、醫藥等,亦是目前的核心產業。美國電動車企特斯拉,其首個海外工廠,便建立在上海。上海封城多日,難免拖累區內企業生產,甚至影響整個長三角地區,情況令人擔憂。

官方此前公布的內地第一季GDP增幅只有4.8%,第二季在疫情的影響下,增速或會再度放慢。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定下的增長目標是5.5%左右,若果不能迅速拉動經濟增長,全年GDP恐怕未能達標。

在促增長與控疫情之間,官方如何平衡,確實難以取捨。2020年疫情最嚴重之時,中國經濟的確按下了暫停掣,捨棄經濟增長以換取疫情受控。當時的新冠病毒較嚴重,所以在經濟層面作出短暫犧牲,以換取人命安全,亦十分值得。但如今病毒變種至Omicron,毒性大降,年輕人或有注射疫苗的人士大多只出現輕症,情況嚴重的主要是未打疫苗的長者。繼續嚴厲封城、犧牲經濟似乎並不划算。

參考香港的數字,新冠疫情下,死亡人數超過9000宗,而人口數量達香港3.5倍的上海,一旦放開或可能造成逾3萬宗死亡個案。而且過去兩年多,中國一直強調不會如西方般犧牲長者,目前依然不敢輕易改變動態清零的策略。

市場對內地是否要改變防疫政策仍存爭議,但周五(2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便表明要堅持動態清零政策的態度。短期內,上海仍要繼續封下去,但經濟增長亦不能放棄,現時唯一的方法,似乎是推動全國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補回上海的缺口。

中港股未言轉勢 暫勿過勇

中央周五亦提出了多項具體的促增長政策,針對近期A股市場的疲弱,當局提出要吸引長期資金入市;針對外資對中概股的擔憂,當局宣布要出台支持平台經濟措施:針對外資流走問題,並表示要堅持對外開放,穩定外投對華投資信心。另外其他政策還包括,加大貸款投放、退稅減稅降費、加強基建、促進消費、確保交通物流暢通、完善房地產政策等。

對近期境內外投資者關注的重點問題,以上措施均進行了針對性的紓解。市場似乎亦感到滿意,周五港股在消息帶動下大升逾800點,滬深指數亦分別漲2.41%及3.69%,創業板指數更飆4.11%。

從中國官方公布的措施看來,內地對穩經濟及股市的走勢仍較重視,不過,A股及港股能否重拾升軌,一掃近期的弱勢,還有待觀察,始終外圍股市及美國貨幣政策仍具有重要影響,投資者暫保持審慎,不宜太進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