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4月9日

方立祺 運籌制勝

經濟外熱內冷 緊縮需要成關鍵

上月中敝欄指出,從眼前北美經濟表現看,談衰退言之尚早,不過下半年經濟或見弱勢,屆時屬軟着陸還是真衰退,為現在和下季買貨與否的考慮重點;市場現在的掙扎與此接近,故湧現了不同類比年代的研究,目標都是希望鑑古知今,參透最新局勢的玄機。

大摩憂庫存過剩 籲採防守策略

摩根士丹利便認為,二戰後的1947至1948年周期是一個好的類比,當年為了滿足過度但不可持續的提前需求,導致庫存增加;今年也有庫存過剩風險,該行相信每股收益未來幾個月將邁向零增長,盈利修正亦會走低,建議採取防禦性策略。

本欄1月底亦提出,回看近70年的歷史,美國通脹數據很少遠高於10年期債息,要明顯見到這現象,要數到1950年前的兩次世界大戰;目前也見美國通脹遠高於其10年期債息,因此,大摩拿1947至1948年周期來比喻有一定道理。

畢老林兄在4月4日提到,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把目前的境況類比1964、1984和1993年,唯獨少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反映該年代有鮑公不能承受的沉重。聯儲局1972年3月開始加息,美股在第二次上調利率時已見頂回落,更出現滯脹危機。

瑞聯銀行財富管理首席投資總監韋立民稱,由上世紀七十年代中至今,在美國2年期債息高於10年期債息的7個年份中,6個在隨後的一兩年陷入經濟衰退,長短息差在1984年、1986年和1994年少於0.5厘,但最終沒有變成倒掛。

然而,聯儲局在上述三段時期皆調整了貨幣政策,包括暫緩加息或減息,而現在明顯沒有放寬貨幣政策的條件,可見鮑公拿1984和1993年來和現時比較於理不合,似有意無意混淆視聽,以應付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

難怪紐約聯儲銀行前總裁達德利強調,當前境況不同於鮑公所講的1964、1984和1993年,詳情可參考畢兄的鴻文;簡言之,今天的失業率較低,而貨幣政策須收緊至推高失業率才有望降低通脹,在大量失業下難言經濟軟着陸。

擔心增長放緩大於高通脹

宏利投資管理則認為,美國政策官員對高通脹的憂慮,最終將不敵對增長放緩的擔憂。在沒有結構性改革的情況下,實體經濟會無法承受任何程度的緊縮政策,在名義息率處於極低水平下,孳息曲線倒掛,突顯環球經濟狀況不穩。

央行試圖透過利率正常化及縮表,以遏抑成本帶動的高通脹,很可能會導致政策失誤,宏利預計聯儲局將於第三季轉向鴿派立場,緊縮政策周期從步伐、幅度時期來說,最終將會低於市場目前的定價水平。

從上述類比看來,目前的宏觀格局屬外熱內冷,有庫存過剩風險,盈利偏淡,在這個基礎下,緊縮政策有機會是雷聲較雨點大,但通脹的過渡性(transitory)是否只是遲到而不是無到?

既然歐洲美元期貨亦預示明年上半年短息見頂,所謂的緊縮政策周期不見得定價很高,更似以「雷聲較雨點大」作為基本情景(base case),一旦通脹比想像中頑固,反而有機會殺市場一個措手不及。

講到尾,緊縮需要無疑是後市關鍵,「內冷」經濟若加上必須緊縮,像達德利所言,軟着陸不知從何說起。

www.facebook.com/nickyinvest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