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7日
最近全球投資者分為兩大陣營,就是對當前經濟及股市非常悲觀,主要源於美國因疫情而引發需求強勁,但疫後勞動力產生結構性巨變,導致通脹從暫時性變為中長期,而聯儲局大幅誤判形勢最為糟糕。還有俄烏衝突進一步刺激環球通脹,供應鏈問題愈來愈嚴重,觸發供應震盪和金融市場非常波動,此為繼新冠疫情後出現另一極端,大部分資產均受影響。
聯儲局因而急轉彎「由鴿轉鷹」,並欲於5月及6月各加息0.5厘,甚至於5月底開始縮表,期望減緩及收窄政策錯誤所造成的傷害,同時有助美國民主黨在中期選舉提高勝算,須知目前總統拜登支持率較低,通脹乃選民欲解決的首要問題,各位不妨參考下列美國百物騰貴例子︰
1. 汽油價格年初至今每加侖上升45%;
2. 小麥價格今年首季漲31%;
3. 30年定息房屋按揭貸款率從2021年逾2%上升至現時4.67%;
4. 美國人可供消費資金大幅減少,如今年1月份增長2.7%,2月份增長更調整至只有0.2%,預計3月份可能更糟。
各界憂慮美國或出現經濟衰退,近期長短債息呈現倒掛,如美國3年期及5年期債息分別為2.77厘和2.757厘,紛紛高於10年期債息2.588厘。
俄烏戰事續困擾市場
另一邊廂,俄烏戰事似乎又因人道問題等出岔子,據悉烏克蘭仍希望加入北約,亦盛傳瑞典不再保持中立及希望加入北約。若戰事持續下去,全球通脹及供應鏈問題勢必惡化,即使美國宣布每天增加100萬桶石油供應,也於事無補。
早前美國承諾每年增加供應150億立方米液化氣(LNG)予歐洲,但筆者粗略估算,全球約有600艘可運載液化氣船隻,假設這150億立方米液化氣真的全數運送至歐洲,即600艘船最少來回150次以上,根本難以成事。
況且這些船隻大多屬於內地,亦主要往返中國,預料運費必定非常昂貴,歐洲負擔必然更加沉重,現時市場預測歐洲應為率先出現滯脹或惡性通脹地區,繼而引發經濟衰退,相信德國未來有機會出現季度負增長。
再深究下去,液化與氣比例為1:625,拜登指150億立方米液化氣為2400萬立方米LNG,以每艘船平均運載12萬立方米LNG計,即需要200船次。現時全球約620艘運載LNG船隻,卻必須同時建設液化氣化碼頭及相關設施,最少以年計才可完成,可見拜登之言娓娓動聽,立即博得全球Like、好感及眼球,宣傳伎倆高超,卻短期不切實際。
任何國家無法匹敵,各國宜多多學習,曾為演員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於俄烏衝突中取得如此宣傳佳績,活學活用。
推行數碼化刻不容緩
歸根究柢,環球諸國尤以美國為首,透過金融、貿易、科技、資訊、武器、文化等抵制俄羅斯,更利用社交媒體大事宣傳、募捐、凝聚、召集各方資金、武器及人才等為烏克蘭奮戰,從各方面打擊俄羅斯,可謂無孔不入。
最近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購入9%以上社交媒體Twitter股權,是否因他立即回應烏克蘭在Twitter之要求?並答應把星鏈計劃服務提供予烏克蘭?結果烏克蘭在科技資訊方面佔優,對俄軍活動情況瞭如指掌,更盛傳不少俄羅斯高級將領或因此被殺,俄羅斯則相形見絀,故抗議及指出星鏈計劃應為民用,現時竟用於軍事。
相信大部分國家包括美國均可用國家安全及軍事用途等為由徵用民用設施或物資,今次卻被別國用於軍事方面。除各行各業積極推行數碼化(尤其是金融業)外,現時更擴展至軍事用途,故各國必須全面深化數碼化,刻不容緩,否則有機會因此亡國。
績優股可趁好消息出貨
按早前美國企業業績公布,Netflix及PayPal等去年業績差勁,其股價在今年首季竟下跌近40%,績佳企業股價則即時大幅上升,亦可藉此消息出售部分或全部持貨,並待次季調整後重新購入,許多投資者對今年首季美國企業業績普遍不太樂觀,同時預料業績最佳應為石油企業,如西方石油(Occidental Petroleum)及哈利伯頓(Halliburton)股價今年首季分別上升95%和66%。
至於另一陣營的投資者比較樂觀,認為美股調整已接近尾聲,因為聯儲局今年初不斷發出鷹派言論,表示5月、6月各加息0.5厘等,如屬實的話,市場普遍估計聯儲局今年共加息1.9厘,下半年步伐或放緩,股債可能因而反彈。
目前聯儲局面臨極嚴峻挑戰,若不加息,恐怕引致通脹再次失控;即使加息,經濟、股債等勢必受累,聯儲局押注加息時機是否準繩乃當前重點,卻肯定絕不容易,猶幸俄烏衝突為美國帶來許多正面作用,負面影響則不大。
回顧東驥模擬組合,截至今年4月5日一周上升0.52%,年初至今累跌7.13%,平均年化回報9.71%,成立至今累計升幅達923.82%。
聲明:作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有持有上述所提及的證券。東驥旗下基金及客戶組合持有Tesla。
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希爾頓疫後貫徹永恒與改變 |
上一篇: | 加息與通脹幅度的理論和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