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月25日

習廣思 信筆攻略

利率周期大不同 新興股市有驚喜

美股期貨周一回升,亞太股市表現都未算太差,僅南韓科技股指數急挫近3%比較誇張【圖1】,日股更錄得升幅。以往加息周期,美滙轉強,美元會加速回流,不利新興市場股票。不過今次的加息潮,市場表現有異於以往,美股跌而亞股升,這與中國及區內利率周期有關。

標普500指數本月以來調整超過7%,相比之下,MSCI新興市場指數錄得3%升幅,去年以來美股獨強,全球股市尤其新興市場大幅跑輸的局面似乎已扭轉。高盛及BNP法巴的資產管理投資經理都表明早於去年11月及12月開始換馬,沽美股買新興股票。

基金不沽反買 A股具抗跌力

聯儲局踩油加息進程,通常會對發展中經濟體帶來麻煩,因為加息推動美元走強,資金流出新興國。翻查歷史,2013年的「收水恐慌」(Tapering Tantrum)和墨西哥1990年代的金融危機,都是美國「收水」惹禍,2017年至2019年的「縮表」行動,新興股市都表現較差。

2022年與此前的加息周期不同的是,部分國家例如中國已經在美國大「放水」時期開始了緊縮政策,在美國「收水」時反而轉為寬鬆。中國作為最大新興經濟體之一,股市具備抗跌力,也支持部分資金流入,新興市場基金不沽反買,帶動了整體區內股市表現。

另一方面,新興市場應對風暴的能力亦增強,許多新興經濟體在過去10年積累了大量外滙儲備,一些大宗商品生產國能夠以高價出售他們的大宗商品,包括巴西、俄羅斯等。至於已開發國家加息的根本原因,在於經濟強勁增長引發通脹,這也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因為確保了強勁的出口市場。

由於全球通脹嚴重,巴西、俄羅斯等早已進入了加息周期。上月的央行會議,巴西央行一舉加息1.5厘,至9.25厘,並且暗示2月會再出手。俄羅斯央行上月也一舉加息1厘至8.5厘,為年內第七次。俄羅斯12月通脹率8.39%,由6年高位稍為回落,若全球通脹見頂,相信俄央行可以暫時停止加息。

全球通脹會否回落,第一是睇疫情,目前Omicron在全球大爆發,部分西方國家選擇與病毒共存,甚至放寬防疫措施,這有利於物流重新暢通及價格下降。至於通脹禍首,當然是美國聯儲局與財政部不斷「放水」,由於聯儲局已在縮買債規模減少「放水」及即將加息,這意味通脹放緩以至回落的機率十分高。

美國很可能3月開始加息,然而好多新興國家已經把息口推高到近10厘,美國才剛由零息回升,這息差並不足以將資金抽出新興國。相反,通脹回落代表新興國有能力放鬆貨幣政策,國際機構資金可能會選擇流入新興國股市,包括中國。

MSCI新興指數估值仍低

股市估值是另一個因素,即使近一個月以來新興股市重新跑贏,以MSCI新興市場指數為基準的股市估值,仍較標普500指數有37%折讓,為2007年以來最大差距【圖2】。MSCI新興指數12個月預測市盈率約12倍,標指估值則約20倍,若與納指比較,差距更大。

一眾基金經理都認同宏觀經濟及利率因素支持他們持續換馬至新興股市,唯一睇唔通是中國的監管風險。由教育到科網及濠賭業監管,都令他們對投資中國及香港股票猶豫不決,而共同富裕的國家政策,就更令他們進退維谷。

另一個疑惑來自對科技股的估值。南韓及日本的科技股指數基本跟隨納指表現,近期納指大跌,南韓及日本的科技股大致都跟隨了美股,即使新興國市場獲基金投入資金,都未必會買估值受壓的科技股。看好當地市場,很可能會買新興國舊經濟股,或穩定收益類股票。

至於中國科技股,就更難獲得估值大幅提升。早前中概股集體炒上,惟恒生科技股指數仍然維持一浪低於一浪走勢【圖3】,不算真正轉勢。假如該指數升穿並企穩50天平均線,再進一步突破6600點前阻力區,才可以說有機會中期轉向。

本港疫情持續擴大,葵涌邨出現疫情大爆發,特區政府如臨大敵。反觀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疫情已由高峰回落,部分國家更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英國最激進,建議撤出大部分防控。

統計大部分歐美國家去年12月以來的新冠染疫死亡率,僅約0.15%,一名英國護理系學生,去年9月以來竟染疫4次,症狀卻輕如感冒流鼻水,最嚴重一次都只是全身疲憊,關鍵是一早打了兩針疫苗,否則的話,後果仍是難料。

港須平衡防疫與經濟發展

去年9月,症狀輕微的Omicron尚未出現,很多染疫者根本連症狀都唔明顯,現在由Omicron主導,其實更應該與病毒共存。特區政府的解釋是採用極端防控手段,目標在清零,而清零的理由是以通關為目標。這個邏輯好弔詭,把清零與通關扯上必然關係,那麼永遠清不到零便永遠不用通關?永遠都停留在鎖港階段?

即使勉強清零,只要發現零星個案,通關都即時熔斷,那通關有什麼用呢?香港的極端防控手段,已令去年來港旅客大減逾90%,市面蕭條,外來工作人口暴跌,以至於國際學校的債券價格插水四成,新的外來學生少之又少。香港的官員是時候向新加坡政府取經,谷針並加強醫護人手,防疫與經濟發展之間,是應該有更好的平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