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月12日

習廣思 信筆攻略

美股不怕爆疫災 中國清零經濟憂

美資大行高盛估美國今年加息4次,遠比市場預期進取,消息周一在市場發酵,並且拖累道指早段急瀉600點,納指也挫近400點,非常恐慌。其後美股喘定繼而反彈,納指倒升,如此單日轉向相當戲劇性。股市在加息之下唔一定跌,減息亦不一定升,今年世界各地的抗疫政策可能更影響資金流向。

淡倉收斂 科技股趨橫行

納指單日急跌後倒升,圖表上有可能出現關鍵轉向,但從基本面睇,美國正由極低息開始加息浪潮,點睇都唔似咁快見底。不過,如此挾倉,短期已挾死唔少淡友,在淡倉收斂之下,美國科技股或轉為橫行而唔係重展升浪。

美股表面僅從歷史高位稍為回落,但實際上許多股票都從高位下跌相當多,去年捱過一波又一波疫潮的零售股Lululemon,去年3月開始升足大半年【圖1】,期間美國疫情一路反覆,也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到去年11月中,Lululemon股價升至485美元高位後一直下滑,至周一晚曾低見323美元,累挫33%。

近兩月大跌的股份又豈止零售股,單睇木頭姐(Cathie Wood)旗鑑基金ARK Innovation ETF(ARKK)就知,好多二三線科技股跌幅可觀,美股基準標普指數屢創高位背後,係靠蘋果等主要幾隻藍籌股頂住,而反映小型股走勢的羅素2000指數表現則相當之差【圖2】。

美資大行突然吹風更快加息「收水」,或有白宮官員作為推手,隱約有政治操作。美聯社公共事務研究中心早前公布的民調指出,經濟已取代疫情,成為選民心目中最關注議題。調查發現,只有37%受訪者把控制疫情列為拜登政府今年應該優先施政的主要項目,比一年前的53%大幅降低。

此外,有高達68%的受訪者認為,管理經濟是拜登政府今年必須努力的首要任務之一。在這次民調中,提到抑制通脹的受訪者高達14%,去年該比率不足1%。當美國失業率降至4%以下,拜登政府再大灑金錢谷基建谷就業,已經係搞錯咗焦點,目前更應遏抑通脹,防止11月中期選舉前百物騰貴令民怨升天。

「與病毒共存」或成出路

從股市、石油等資產價格睇,目前在美國爆到七彩的Omicron變種新冠病毒似乎未構成重大經濟風險。今次Omicron疫情的特點是感染個案驚人地多,但入院人數不算太多,死亡極少。美國疾控中心(CDC)統計顯示,截至1月3日的7天平均新病例為49.1萬宗,是去年1月變異株Alpha疫情高峰時的兩倍;住院數目為每10萬宗感染個案有4.45宗,接近Alpha高峰時的4.92倍。

期間死亡個案的7天平均數尚在1165宗,遠未及之前幾波疫情。2020年4月原始病毒傳播期間,7天平均死亡人數最多是2299宗;去年1月Alpha肆虐時是3421宗,同年9月Delta肆虐時是1923宗。

歐盟、美國和拉丁美洲最新的新冠病死率分別為0.5%、0.4%和0.3%,低於Delta疫潮期間的4%至7%。如果計入大量無症狀、輕度和未經檢測的病例,估計真正的Omicron死亡率可能在0.2%左右,與季節性流感相若。這與新加坡公布去年的死亡率0.28%差不多,但要留意新加坡擁有更佳的醫療體系及人手,或進一步降低了死亡率。

英國政府亦繼續推動「與病毒共存」的防疫策略,擬推出針對性新措施,包括縮減隔離期。有當地媒體報道,英國政府或於數周內公布「與病毒共存」的新方案,據報或縮短已接種疫苗確診者隔離期,由7日減至5日。

與此同時,英國政府在請病假等法例上出更多新招,催谷疫苗接種。英國疫苗接種率較高,加上已成為主流病毒株的Omicron殺傷力較弱,只計算近兩周新冠肺炎確診及死亡個案,個案死亡率僅0.1%。

選擇與病毒共存,對經濟的影響可降至最低,經濟更快重啟。但是,一直以清零成績自豪的中國,以極端手法維持清零,正加劇經濟下行風險。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日前要求市內機動車不得上路行駛,居民足不出戶,是繼西安之後20日內第二個封城城市。

毗鄰河北省的河南和天津市,Omicron疫情對當地官員構成了重大壓力,因不到一個月,北京冬季奧運會將要開幕。周二內地報告新增110例本土病例中,河南省佔87例。深圳市確診4宗新冠病例後,啟動對居民和卡車司機的大規模檢測,以及收緊對進入深圳的車輛限制。這意味由亞洲最大貨櫃港口之一的鹽田港進出的貨物將受到嚴格限制。

內地封城重創零售服務業

野村發表研究報告,考慮Omicron具高度傳染性,以及北京冬奧將於2月舉行,預料內地會有更多城市加大力度收緊社交距離措施,甚至在春節前再度封城。與去年相似,絕大部分民眾料難以返鄉度歲。零售銷售及服務業料再面臨衝擊,實際零售銷售增長料再陷入負值。該行估計,未來數周市場將顯著下調內地首季經濟增長預測。野村曾經預期內地在完成冬奧及3月兩會後,3月底或有機會可退出「清零政策」,惟現時認為幾乎不可能。反之,內地政府更有可能維持「清零政策」至明年3月底。

由於多輪的封城及出行限制,內地民眾開始感到疲倦,加上就業困難,需要動用積蓄生活以至要削減開支。因抗疫而採取的大規模財政開支,亦限制了政府在其他方面更有效益的投資。

中國經濟未來挑戰肯定更大,即使外資睇好股市,實體經濟未必得益,今年不少人仍要勒緊褲頭過日子。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