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
2021年正式收官,恒指全年累計下跌14.08%。環球經濟2021年雖然出現復甦,但港股所面對的卻幾乎全是負面消息,包括環球疫情持續惡化和中美兩國的諸多監管措施收緊等,均令港股持續受挫。踏入2022年,投資者對市場反彈有較大期望,惟以目前的政策及疫情看來,情況仍不太樂觀。
本以為不會持續太久的新冠疫情,結果經過了近兩年卻仍未消退,病毒還在不斷變種,傳播速度持續加強。幸好環球企業及消費者大致已習慣了在疫情下生存,若未來疫情持續,相信復甦雖然難再加快,但環球經濟有望保持平穩。
後市取決中美政策
不過,對於股市來說,實體經濟發展狀況往往並非最重要的指標,政策展望似乎更為重要。
過去一年,不少中國科技企業被美國制裁,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亦面對退市風險,加上內地收緊對教育、科網平台及房地產行業的監管,均為企業發展前景蒙上陰影。
早前內地官方已多次表達了求穩的決心。可以預期內房危機或可在中央支持下趨於穩定,科網行業的監管或不會有進一步的大動作。至於貨幣政策,人行近期雖已進行一次全面降準,但預期春節過後,內地銀根有可能再次收緊。在求穩政策下,投資者不必對內地「放水」抱有過高期望。
環保概念股發展空間大
過去兩年美國的「放水」對港股沒有帶來明顯利好。如今面對嚴重通脹的美國,已計劃陸續「收水」,環球央行或會跟隨。各國銀根一緊,港股難免繼續成為環球提款機;加上中美關係依然緊張,美國對中國企業的打壓已由科技擴展至醫療,預計仍有更多企業中招。
疫情方面,本以為可以在數個月內完結,但最終拖了一年又一年。踏入2022年,沒有人敢再預測年內疫情能否結束。航空旅遊相關行業,至今仍未復元,暫時看來,相信2022年的情況不會有太大改變。因此相信醫藥企業仍是主要受惠者,尤其是從事疫苗、檢測劑、新冠藥物等相關業務的企業,2022年業務發展有望保持強勁。此前已經過一輪調整的醫藥類股份,值得投資者趁低吸納。
過去一年多,最受惠於全球「放水」莫過於電動車等環保概念股。目前碳中和目標得到中國官方高度重視,環保行業持續受政策支持,預期未來20年環保相關行業仍具廣闊發展空間。
電動車商品股需小心
不過,電動車相關股份在過去一年已炒至頗貴的水平,若2022年全球央行陸續「收水」,此類股份或有回吐壓力。除了少數業績強勁的行業龍頭,其他股價虛高的股份相信仍要回調。
由寬鬆貨幣政策炒起來的環球大宗商品價格,在一眾央行「收水」及經濟復甦緩慢的雙重打擊下,相信2022年難以再攀升。商品類股份同樣具較大回吐壓力,需要警惕。
疫情一日不退,環球經濟不易回到正軌。靠央行「放水」救助的經濟和由泛濫資金谷起的股市均不健康。目前而言,2022仍是艱難的一年,投資者宜採取較保守的策略。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中國前路一步一驚心 |
上一篇: | 中概股埋尾挾倉 12月跌勢仍慘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