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5日
騰訊(00700)日前宣布,實物分派所持的部分京東(09618)股份予股東,有關做法受到市場歡迎,既提高股東回報,又減輕壟斷的指控,對京東股價的衝擊亦不大。內地互聯網監管趨嚴,如此一石三鳥的做法可說是一個最佳示範,相比不斷捱打的阿里(09988),騰訊似乎高明得多。
併購管理大不同
有留意內地政策的人士,相信會留意到,中國在發展市場經濟的同時,近年經常強調自己仍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所以,如西方部分國家般出現財閥壟斷經濟及政治的情況,中國決不會允許。過度張揚的民營企業,尤其令官方感到威脅的話,便難免會成為打壓對象。
過去二十多年來,內地科網民企崛起,一度令官方引以為傲。科網企業發展之所以如此迅速,主要因為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內地政策規管極寬鬆,容許企業不斷試錯,逐步成長。
然而,科網平台在壯大發展的過程中,其實亦搶去不少人的飯碗。例如網上購物便令實體店的銷售大幅減少,很多商舖因而倒閉。網企與實體店之間的競爭,只是屬於民企之間的問題,沒有引起官方太大的關注。
不過,當阿里開始發展餘額寶等一系列理財產品,多家企業亦紛紛涉足網絡金融時,銀行生意受到影響,民企與國企之爭,終於引起官方擔憂。其後阿里創辦人馬雲提出要改革金融,令官方感到極大威脅,最終觸發此輪科網企業打壓潮。
在業務發展方面,阿里更傾向於中央集權式的管理,當市場上出現新對手,便會出資全面收購,把有關業務納入公司,但被收購的企業往往因為失去自主性而委靡不振。公司業務擴大,壟斷問題自然就更為明顯。
相反,騰訊管理層甚少發表過火言論,更不要說挑戰政府及制度。另外,「股王」雖然四處投資,但往往會保留企業的自主權,表面上看似存在壟斷,卻又保留了一定距離,讓公司可以隨時抽身而去。
變相減持或陸續有來
今次騰訊通過派發京東股份向股東派特別中期息,變相減持京東,有利減輕壟斷的指控。目前,騰訊還持有拼多多、快手(01024)、貝殼找房、唯品會、富途等多家在香港及美國上市的企業,日後再以類似方法進行減持,亦非不可能。
至於把收購業務完全吸收的阿里,相信難以藉類似方式減持手上的企業。創辦人馬雲已被迫退休,面對官方的反壟斷調查,公司全面處於捱打狀態,旗下阿里雲最近亦因為出現漏洞而未及時向官方通報,結果再次被罰。
不論是企業管理,還是處理與政府關係,騰訊明顯更勝一籌。阿里近期宣布要改革業務,但在管理思維方面似乎未見改變。從兩家公司近期股價表現看來,投資者對騰訊的信心明顯高於阿里,阿里有必要繼續檢討,改進管理。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誰為美國高負債埋單 |
上一篇: | 標指聞藥興奮 A股大玩換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