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5日
統籌:陳志輝教授及中大EMBA課程
主持︰陳志輝、張璧賢
嘉賓︰鍾美玲(雀巢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 陳志輝 張 張璧賢 鍾 鍾美玲(May)
無回音的300封求職信
張:儘管May今天任職高管,但成長的路途並不平坦,曾是某學校的尖子,然而轉讀了英語授課的瑪利諾修院學校,因英文底子不足而信心受創;大學畢業後亦長時間待業,久久收不到公司的回音。
鍾:我記得我寄出了起碼300封求職信,大概大半年後才找到工作。為了前程着想,當時大家都會搶着申請管理見習生的職位,而當時我甚至沒有獲得一次面試的機會,身邊的同學卻頻頻面試,我實在羨慕不已。結果在因緣際遇之下,我加入了太古集團。事緣我在大學最後一年與太古集團合作進行一項畢業項目,研究即飲的茶品,那時太古還沒有推出茶類飲品。後來湊巧他們聘請市務助理,我便寄出求職信,在履歷表上也寫了曾經進行這項研究。面試時,我遇到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 manager(廣告與促銷經理),他很驚訝求職的是我,而我也很詫異面試官是他,因為我們都有點熟,便聊得很投契。
陳:由此可見,點滴累積是十分重要的;要轉危為機,必須先有準備。
張:因為這個緣份,May加入了太古,往後亦踏進FMCG(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快速消費品)行列。
為雀巢開拓網購巿場
張:2019年4月,你成為雀巢香港總經理。隨着網購蔚然成風,逐漸成為新常態,零售業應如何應對這個危機和轉變?
鍾:網絡世界在過去十年發展迅速,我深信任何行業如不重視這個新趨勢,就必會陷入倒退;當然實體店仍然有其存在價值,但大眾的消費模式顯然已經改變。
陳:你在加入雀巢不久後便開始推動網上零售,當時有否遇上反對聲音?
鍾:當時我認為雀巢香港旗下有林林總總的產品,相比產品單一的品牌理應更有條件發展網上平台。然而,我提出這項計劃時,同事不明白為何要發展網上平台,亦質疑公司是否有能力推行這項計劃。我花費了接近一個月與不同部門溝通,最後更力排眾議,成立了一個以年輕同事為主力的工作小組,希望借助他們對網絡世界的認識,為我們帶來更多啟發。
陳:領袖的價值就在於憑藉獨到的眼光為團隊找出新路向。如果永遠只是隨波逐流,公司就難以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領袖要有足夠智慧,指出新方向,並且在大部分人保持觀望和反對時,仍然能夠堅持帶領公司向前邁進。
張: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消費者自去年起更熱中於網上購物,反映May的確洞悉先機。你認為2019年是推行網購平台的最佳時機嗎?
鍾:當時推行網購平台是為了開拓新的商機。及至疫情出現後,我們發現這項計劃亦能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大眾因為疫情而足不出戶,而雀巢的網上平台則在這段困難時期為大眾提供了一個服務渠道,讓他們能夠順利購買所需的產品。
引領公司創造社會價值
張:May對雀巢的未來發展有何計劃?
鍾:身為領袖,我認為有三方面需要着手,首先是業務發展,第二是人才發展,第三是未來發展,思考公司在未來如何為社會帶來更正面的影響。正如剛才提及要創造共享價值,雀巢全球以至香港正積極以這種方式回饋社會。例如今年5月,我們聯同約50位同事及其家庭一同到西貢植樹;在疫情之前,我們亦曾經與250個基層家庭一同在學校裏共進中秋晚宴,或者到麵包店收集剩餘的麵包,以便分發給有需要的家庭。
我認為肩負社會責任是公司領袖的職責之一,而我亦喜歡身體力行參與這些活動;參與的過程除了讓我意識到自己身在福中,亦使我開始思考如何能夠做得更多。除了營運公司業務,領袖也要懂得運用企業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帶領公司更上一層樓。商界普遍面臨挽留人才的問題,而藉着共享價值,我們能建立人才對公司和崗位的歸屬感。
張:除了營商心得,May會否有一句格言與同學分享?
鍾:我想分享作家Steve Maraboli的一句話:「Happiness is not the absence of problems; it's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them.」我認為這是對快樂的另一種定義,能鼓勵我們正面地處理難題。另外我亦想分享自己的座右銘:「Be the creator, put flying colours.」人生是一段旅程,我們有能力為它添上不同色彩,那只視乎你為自己定下什麼目標。
陳:在入職雀巢之前,你曾先後任職太古、強生、金佰利公司(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華特迪士尼、高露潔等多家公司,也經常要前往美國或內地。然而,英雄有沒有寂寞傷感的時候?星期一早上趕赴內地,東奔西忙,午夜夢迴,卻搞不清自己到底身在何方。你會不會有時候問自己,為什麼要這麼辛苦?
鍾:人越大,便越認識自己。我深知自己不是工作狂,我也會跟同事說我和大家一樣,要吃飯、睡覺,也會想早點放工和偷懶,因為這都是人性,歸根究柢大家不過是普通人罷了。面對情緒問題,我會做一些取悅自己的事,例如我喜歡吃東西。吃東西是我的減壓方法,除了會令我肚子脹氣的椰汁之外,基本上我什麼都吃,範圍甚廣,從街頭小食,例如咖喱魚丸、蘿蔔、豬皮,以至高級料理或火鍋。
陳:我經常跟學生分享:進食很容易,但要減重就困難重重。
鍾:其實我也有這個煩惱,我曾經想過要不要為了上這個節目而減肥,但是我發現做不到,因此更清楚自己對食物的喜愛,當然我也有做運動。
張:你保養得很好,運動除了能保持體態,是否也能幫助你減壓?
鍾:我有打泰拳(Muay Thai)的習慣,每次打完之後,我都會大汗淋漓。我跟教練笑說,我這個年紀的人打的是「養生拳」,練拳不是為了跟別人對打。
泰拳能訓練我的專注力,如果腦裏不斷思考其他事情就不能打好泰拳。為了訓練我的反應,教練不時會用棍子敲我,如果當天的工作不順利或有煩惱,腦海仍然縈繞着公事,便會反應不過來。
這項運動我已堅持了好幾年,它給我帶來滿足感;教練跟我說像我這個年紀的女士還能踢腿,已經相當了不起。我聽到會有點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好像還不錯。
除了運動,我享受獨處的時間,獨個兒在晚上漫無目的地到海旁走走,在碼頭看別人釣魚,有時候也會跟在那邊釣魚的大叔聊聊,也能藉此感到快樂,我們的話題平常不過,可能只是聊一下他的魚穫。聊一些跟自己的恒常生活沒有關連的事,是紓緩壓力的有效方法。再者,在結束一段沒有任何思考的散步之後,我反而能想通某些事情。我每天都會有這樣的時間,下班之後,在家中無意識地坐着,發呆一會兒。
陳:這讓我想起「無用之用」的概念。這段看似「無用」的時間,其作用在於幫助你清空思緒,對於你的身心靈非常「有用」。
大學期間訓練出抗逆能力
林邦源教授(EMBA課程主任):請問大學教育讓你有何得着,有助你在FMCG行業取得今天的成就?
鍾:我在大學時期十分專注學業,因為自知沒有過人的天賦,所以我會嘗試尋找較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例如選讀程度適中的書,並且儘可能把握課堂上的學習時間。大學的課堂未必能教導我們一切技巧,但卻能為學生提供一個思考和啟發自我的空間,這讓我非常感恩,亦對我日後投身社會很有幫助。Resilience level(抗壓能力) 亦是我的另一項重要得着,大學有不同的學科以至功課,那就如同社會的縮影,每天的日程可能從早到晚排滿了不同事項,讓我們不知不覺間訓練出抗逆能力,學會應付忙碌的日程。
張應男(EMBA 2018校友):近來FMCG行業出現多宗收購合併,公司崗位愈來愈少,亦有公司重整架構,例如把台灣與香港,以至整個東南亞視為一體。工作一段時間之後,也會發現許多董事級別的高層會選擇留在香港,如是者中層管理人員在多年努力後仍無法獲得晉升機會。我們應該如何挽留這些中層人才?
鍾:對任何公司來說,人才都是重要的資產。以我所見,人們大都對事業發展很有要求,並非單憑加薪就能留住他們。我們需要注意工作環境,而領導亦是能否挽留人才的重要因素。我們雀巢香港並非完全沒有流失人才,因為人才會不停流動,但身為管理層,我們要好好照顧員工。要給予他們不遜於同業的package(待遇),更重要是給予他們發展空間,讓他們在自己的崗位能夠發展事業。這對年輕員工來說尤其重要。
陳:發展空間的確非常重要,要讓他們明白留在現有崗位能夠大展拳腳。同時,每個人都有他的價值觀;你要令公司的價值與員工的價值相互配合,甚至告訴員工:追隨公司的價值,能夠令他的人生更為美滿。你會更能幫助這個世界,因為我們公司就是對世界作出貢獻。
《與CEO對話》節目由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與香港電台合辦,由9月12日起,一連八集,逢星期日下午2時至4時於香港電台第一台(FM 92.6–94.4)播出。節目亦會相繼於港台電視31/31A、now BNC及now Direct等頻道播放,時間請參閱EMBA網址︰https://www.emba.cuhk.edu.hk/radio-tv-series/。聽眾亦可透過港台網站(radio1.rthk.hk / tv.rthk.hk)、流動程式RTHK Mine、RTHK On The Go及RTHK Screen收聽、收看或重溫節目。
整理:謝冠東
*節目預告:11月7日改播《管理新思維》,主題:影響力投資:樂在其中;嘉賓:薈港資本董事及科技總監林曉鋒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