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4日
「元宇宙」(Metaverse)由概念發展至現實,未必是太遙遠的事,撇除「高大上」的術語,如果當作是一個大型線上遊戲,把它變成遊戲機項目,甚至去到工作、朋友相聚、看演唱會或電影等層面,並非難以實現。
至於好處,傳統網絡遊戲中,會課金的都是特定人群,項目的對象多數是年輕人或學生,但元宇宙面向所有人,可以視之為遊戲公司的升級版,計算方法也雷同,使用孫正義模式,前期投放大量資源趕走對手,最後獨霸市場,只不過找到一個新的故事,又可以同投資者推銷。
元宇宙的起點,應該是以講了多年的VR作為基礎,然後期望升級至更勁的層次。如果要數龍頭,不得不提PlayStation VR,原來已經是2016年的產品,價錢並不昂貴,最大問題是缺乏軟件,未有遊戲開發商推出受歡迎的產品,買家得物無所用。
以筆者為例,最多是疫情期間買了PlayStation Camera來玩Just Dance,對於其他硬件興趣不大。如果最近易名為Meta的Facebook想通過技術更新獲得市場,其實更應該留意Sony,因為照道理必須先有硬件,才能發展之後的遊戲。Facebook以前有買Oculus,可是沒有遊戲商配合推出產品,所以都是得個做字。
假若從頭做起,所需時間極長,亦等於同時挑戰所有的遊戲商和硬件商,這不是Facebook的本業,所以與其花時間去搞硬件谷大Oculus,不如跟現有的公司合作,龍頭Sony應屬不二之選。至於Microsoft雖然有Xbox,但未有VR產品;任天堂也有Switch,惟發展程度更落後於Xbox,故此後兩者的可能性不高,與其合作不如Facebook自己開發。
Facebook業績本身就有問題,蘋果更新私隱政策,對於用戶而言,個人資料保障較佳當然是好消息,但是社交媒體取得用戶資料變得困難,要精準投放廣告,需要花時間更新演算法。以前在Facebook落廣告可以賣得很貴,現在一定有影響,只是在客戶角度,是否能理解這項轉變,照舊投放同樣的資源,將是業績的關鍵。如果跟Snap對比,Facebook作為龍頭其實已經算跌得少,元宇宙會否是廣告業務難做之後的新出路,要拭目以待。
科企要靠做大個餅
參考Google經驗,公司有一段時間非常積極推出新硬件,例如Google Glass,相信大家都有印象,可惜最後項目因為成本問題胎死腹中;亦收購過自動化、機械人公司,同樣沒有最終產品面世,最後須出售予其他公司。互聯網尤其是廣告公司,進入硬件行業很多時都會水土不服,難以取得成功,然而,Google仍能受惠於整個市場的擴張,股價表現亦佳,因此只要原本的平台做得好,就算這些額外項目失敗,都不會有太大影響。大家見到Elon Musk造電動車和火箭都相當成功,自然想抄,不過如果人人都做到,大家都是世界首富了!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美股頻破頂 恒指七連挫 |
上一篇: | 滬深港通上日成交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