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日
藝術投資是另類投資中較難入門的種類。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表示,投資藝術品的難度在於其低流動性,買家可能要收藏十年八載方可於市場轉售,而且回報率也難以估算。
香港是世界三大藝術品拍賣市場之一,與美國紐約及英國倫敦齊名。徐家健教授指出,2020年全球藝術品及古董的銷售額估計逾500億美元,中國更佔大中華地區交易額的三分之一。由於很多內地買家會在香港進行藝術品交易,這促使香港化身成一個重要的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
徐教授解釋,藝術品可以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升值潛力也不能低估。藝術品價值一般不會因為時間久遠而貶值,所以也吸引不少投資者的關注。藝術品是消費品,部分作品如名畫《蒙娜麗莎》更可能需要多次復修,但它的價值卻隨修復次數上升,這亦讓藝術投資成為一個有趣的玩意。
作品如期貨 價值隨時飆高
新城廣播有限公司財經台執行總監朱子昭稱,藝術投資的難度在於如何衡量藝術品的價值。藝術家的作品會像期貨一樣,價值在某段時間突然上升。
徐教授以畢加索為例,指他是靠藝術致富的第一人。 因為他是傳統藝術及現代藝術轉接期裏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當時一眾名人、藝評人及買家吹捧,吸引大量收藏家垂青,作品價值在短短數年間上升數倍,所以專家對一件藝術品前景的判斷是估值的最重要因素。
在藝術品交易中,收藏家透過拍賣行及藝廊作中介,把藝術品投放到市場,讓新的收藏家競購。徐教授坦言,現時的藝術交易與以往相比有很大分別。在八十年代,因為當時藝術品的價值不是太高,所以大部分買家都屬中產及專業人士,收購的主要目的是收藏及觀賞;但現今很多買家均是藝術投資者,用作收藏及觀賞的比例相對減少。
藝術知識有助提升回報
香港特許金融分析師學會副會長及學會秘書何敏(CFA)認為,藝術投資的回報比較浮動,所以平均回報率對一般投資者欠缺參考價值而且不太吸引,通常要機構投資者等具資本及持貨能力的投資者才能獲取較可觀回報。
許多研究顯示,扣除通脹後投資股票的回報率可能有6%至7%,但藝術投資的回報雖然可以是非常高,但也有可能是虧本離場。徐家健說,藝術品屬流動性較低的另類投資,一件藝術品往往需被收藏至少10年方具投資價值。理論上,若投資目標的流動性低,它需要有較高的回報率作互補。藝術投資的回報可低可高,但正因藝術品有消費價值,如果收藏家只是收藏及觀賞,回報率可能變得次要。此外,收藏家只會在需要資金的時候才會拍賣藝術品,所以市場上的買賣次數並不多,導致參考以往的交易數據不足以準確分析潛在回報率。
資金及存貨能力不是藝術投資的全部本錢,投資者自身的藝術知識和對美學的興趣同樣是提升回報率的關鍵。除了投資方面的知識外,投資者也需要掌握藝術史及藝術文化等知識,提升選擇藝術品和判斷升值潛力的能力。
香港宜培育人才添優勢
朱子昭相信,藝術投資比較個人化,投資手法五花八門。有投資者會用漁翁撒網的方式,投資不同藝術家及藝術品,期望會有一個藝術品成功跑出,並分散當中的風險。
展望未來,徐家健認同,香港有實力成為國際藝術投資重鎮,但有兩個範疇仍需特別努力。第一是對藝術家的培育,香港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不多,導致本地創作較少,如何培育本地藝術家和吸引外地的藝術家來港從事創作是市場發展的首要挑戰;第二項是未來投資方向的選擇,藝術投資的種類多不勝數,最近興起的「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簡稱NFT)便是其中一種,所以香港必須掌握未來的新方向,才可保持自己的區域領先優勢。
本欄內容由香港特許金融分析師學會(CFA Society Hong Kong)提供,學會乃CFA Institute在香港的CFA持證人地方協會。(訪問內容摘自新城財經台「104投資總部」節目【CFA指揮室】環節)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高通脹非暫時性 |
上一篇: | 白川鄉—金黃、新綠、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