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7日
10月26日,周二。通脹辯論熱鬧如武林大會,正反陣營舌劍唇槍,重量級人物紛紛加入,當真好睇過戲。社交媒體推特(Twitter)創辦人多爾西(Jack Dorsey)上周五發推文,揚言惡性通脹(hyperinflation)將改變一切,而這正在發生。三天後,「女股神」伍德(Cathie Wood)親上Twitter「踩場」,以兩個長期性和一個周期性通縮來源強烈反駁多爾西的觀點。
政策圈猛人似乎也不甘寂寞,齊來插上一嘴。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平認為,一些推高物價的因素或許只屬暫時性,惟政府債務激增及其他潛在壓力可能促使通脹長期處於較高水平,趨勢指向通脹遠高於過去20年約2%的平均水平。
另一邊廂,格老的繼任人、現任財長耶倫大派定心丸,雖認同高通脹將持續至明年上半年,但隨着供應鏈瓶頸、勞工市場緊張等問題逐步紓緩,她相信通脹明年下半年可望回落。換句話說,多忍耐一陣,痛苦便會消退。
意見太多等於沒有意見,難怪市場患得患失,投資者舉棋不定。一方面,賭債息上升(債價下跌)的倉盤無比擁擠(crowded),惟短息升勢較長息快,孳息曲線趨於平坦,意味市場對加息收水步伐太急不無憂慮,擔心經濟最終得為央行政策錯誤「埋單」。
債市訊息混亂
老畢傾向相信耶倫的說法,即多忍一時便能見到通脹觸頂回落。歸根結柢,疫情期間美國多輪財政刺激措施完全抵消國民收入損失,供應鏈修復速度追不上消費需求,兩項因素加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局面,解決確實需時。研究機構Hutchins Center估計,隨着財政刺激力度逐漸減弱,相關政策對美國GDP的貢獻將由正轉負;也就是說,今年的順風極可能變成明年的逆風,債市訊息混亂可以理解。
話得說回頭,如果老畢是「契媽」伍德,我就懶得三大通縮來源逐個數,長氣譖氣駁斥多爾西,反而會質問對方兩件事:一、閣下口口聲聲惡性通脹,到底有沒有上網做過功課,知否惡性通脹有幾惡?二、作為推特和Square兩家美國上市巨企的創辦人兼CEO,可有因應「正在發生」的惡性通脹採取對策?
等美金變「廢紙」?
惡性通脹並沒有公認的界定標準,早期研究把每月通脹率達50%或以上視作惡性通脹,後來定義不再那麼嚴謹,維基百科便提到:一個沒有任何平衡趨勢的通貨膨脹循環,是多數經濟學家都能接受的惡性通脹定義。
這裏要補充一點,《國際會計準則第29號——惡性通脹經濟中的財務報告》(IAS 29)提及四項特徵,包括:一、公眾不願持有現金,寧可把錢投放在外國貨幣或非貨幣資產;二、公眾利用外國貨幣結算以本國貨幣定價的資產;三、信貸按借款期內的消費力損耗計算,即使該時期並不長久;四、利率、工資、物價皆與價格指數掛鈎,而三年累計通脹率在100%或以上。
不論以哪個標準界定惡性通脹,貨幣迅速喪失購買力無可避免。多爾西並非普遍博客,身為美國兩家大企業的掌舵人,必須向股東及員工問責。推特和Square合共持有逾百億美元現金,假如他確實相信自己的言論,最應該做的是把資產負債表上的美元轉換成比特幣或其他抗通脹資產。
無啦啦整撻𤷫
多爾西不是堅定不移的Bitcoin擁護者嗎,何以惡性通脹殺到埋身仍不趕快行動,等美金變「廢紙」乎?
有些東西講大咗就返唔到轉頭,CEO實牙實齒hyperinflation,員工乘機要求大幅加薪唔算過份。推特老闆不見得會在「群眾壓力」下從善如流,但倘若當初只是心血來潮貪口爽,講完並無任何實質行動跟進,那便反映多爾西對企業舵手一言一行的份量缺乏認知,縱未至於搬石頭砸自己腳,跟「無啦啦整撻𤷫」相差無幾矣。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碧桂園服務藉併購擴龍頭優勢 |
上一篇: | 香港股市上日收市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