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0月22日

與CEO對話

【30天免費閱讀】只有將心比心 才能推動創科

統籌:陳志輝教授及中大EMBA課程

主持︰潘嘉陽、張璧賢

嘉賓︰薛永恒(創新及科技局局長)

 

潘 潘嘉陽  張 張璧賢  薛 薛永恒

 

張:薛局長於1984年加入機電工程署,由助理機電工程師晉升至署長,當中必定有很多代表作,可否介紹一二?

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在機電工程署建立的E&M InnoPortal® 。我知道很多傑出的創科機構都製作了不少優質的創科產品,奈何缺乏進入市場的渠道。我們的部門可以怎樣幫忙,令優質產品得以普及,幫助到香港社會甚至全世界?機電工程署的角色是為政府各部門提供機電服務,我們可否向前多走一小步,充當中介?於是我們建立E&M InnoPortal®這個互動平台,鼓勵創科機構介紹自己的產品,我們就在政府裏配對合適的試用者。由於我們是政府部門,沒有利益衝突,對產品的評價相較私營機構可能更具公信力。高興的是各政府部門的同事紛紛響應,E&M InnoPortal®現時仍然運作良好。

推動銅芯口罩和安心出行

張:後來你升任局長,一上任便要推出銅芯口罩,那可真不容易。

薛:那挑戰的確前所未見,在我過往幾十年的經驗中,政府從來沒有直接給全港每一個市民送一件實體物件。疫症初期搶購口罩的情況太嚴重了。一個口罩賣十多元,單單一個月,一家五口的口罩支出就可以高達數千元,基層家庭怎能負擔?有些長者更因為沒有口罩而不敢離開住所,實在淒涼。為了紓緩口罩需求,政府也一同在外邊搶口罩,幸得一些有心的工業家幫忙,我們才能在兩個月內研發出銅芯口罩。銅芯口罩面世時,市面上的口罩荒已漸有改善,市民需要口罩的急切性有所下降,同時銅芯口罩被指類似內衣褲的顏色。縱使如此,團隊確實急巿民所急,數十年來首度為每位市民提供實物支援;能走出政府工作的舒適圈,盡力直接支援社會大眾,背後的努力實在值得欣賞。

除了銅芯口罩,我還負責電子手環和其他與科技有關的安排,而整個公務員團隊亦有很多無名英雄負責其他範疇的工作。比方說,為了把室內場館變成測試中心,以及在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服務中心內生產手環。不少都和我一樣,壓力大,睡得少,間或要通宵工作。我想藉此機會向他們道謝,感謝他們無怨無悔、盡心盡力的付出,香港市民會為他們感到自豪。

潘:安心出行是另一項難度甚高的任務,你怎樣處理?

薛:在推廣之前,我們已經考慮過受眾的反應,早在研發階段花很多時間了解如何令市民對記錄出行的應用程式有信心。記錄程式的用意在於盡快通知曾經與受感染者出現於同一個地方的人,同時方便政府找出密切接觸者,盡早切斷傳播鏈。當時有不同的科技可以選擇,例如健康碼可以藉中央記錄系統記下使用者的行蹤,有些程式則可以在手機接近個別地點的一瞬間,在中央系統記下用家的到訪時間。

由於香港人着重私隱,我們預視到自動化的中央記錄會引起市民反感,因此從一開始就決定不會採用中央記錄的模式,否則市民不願採納,對防疫也沒有幫助。此外,有些程式記錄是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但必須雙方均有安裝程式才能記錄,一旦用家不多,程式能記錄的個案就很有限。為此,我們選擇自行研發一個記錄人與處所接觸的程式,這些記錄不會上傳中央,只會儲存在用家的手機。現在安心出行的下載量近500萬次,成績不錯。

在整個開發過程中,我感受很深的是,就算本意是幫人,我們也要先了解受眾的需要和想法,跟受眾溝通清楚,才能得到對方的理解和接受。說到底,科技一定會帶來改變,而人的天性卻對改變存疑。所以要推廣科技一定要先令受眾釋疑,才有可能真正幫助受眾。作為創新科技的推動者,我會堅持兩項原則──第一,開展工作前先將心比心,理解受眾的需要和掛慮;第二,在過程中加強和受眾溝通,令他們安心。同樣道理,我們在推動政府政策時,這兩項原則也值得參考。

香港創科前景亮麗

潘:在創科方面,局長認為香港有足夠土壤培養創科人才嗎?

薛:香港年輕人的水平很高,政府也致力培養創科人才,從小學、中學、大學甚至博士後,到在職都有相關支持。中、小學設有「奇趣IT識多啲」等計劃,上星期我到訪一所小學,同學設計了自動升降的廁所板,還問我可以怎樣推廣他們的產品。

大學學生即使本身修讀STEM課程,也有很多在畢業後並沒有選擇從事創科。為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創科,自去年起我們協助公司為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由1000家公司提供1600多個相關實習機會,最終88%的學生對這項計劃感滿意,並有意於畢業後加入創科界。99%的公司也滿意實習學生的表現,甚至表示未來會聘用這批實習生。今年已有1700多名同學參與這項計劃。

我們也另設「研究人才庫」計劃,資助創科公司聘用學士、碩士及博士畢業生,每位博士畢業生每月資助額可高達32000元,為期3年;在職人士也有「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為其提供資助。問題癥結是商業社會競爭激烈,產品研發必須盡快完成,以獲得競爭優勢;公司認為畢業生沒有足夠經驗,寧願高薪挖角較資深人士,如此一來,年輕人便沒有機會。政府希望透過資助計劃幫助年輕人「上位」,大家可到相關網頁瀏覽資料。過去4年,已有4500多人包括1500多位博士後成功透過「研究人才庫」計劃,加入香港的研發團隊。

香港創科的前景甚好,香港年輕人也能力出眾。在2014年香港只有1000多家創科公司,到2019/20年度創科公司增至3000多家。2014年僱用人數為2000多名,到2019/20年度增至12000多名。2014年吸引的注資為12.4億元,2019年為99億元。由此可見,創科界正飛躍成長,我大膽說,投身創科前途無限。

18萬名公務員的力量

張:薛局長曾在受訪時提到,自擔任局長以來從沒休過一天假,如果不是以更進一步為念,是無法為自己和團隊帶來動力的。你到底有何妙法帶動團隊?

薛:談一件親身經歷,我借調到前經濟局時,某前輩與我們一眾助理局長分享,指他每年只做一件事。當時我心想:他身居要職卻工作量少,挺寫意的,我也要向他學習。到我累積到更多工作經驗後,才真正明白他的厲害之處,因為全港有18萬名公務員,如果每位同事每年都做一個改變,令自己的工作變得更好,那麼整個政府的改變力量必然很大。到現在我仍希望推動同事「莫因善小而不為」,要對身邊的人事物保持敏銳觸覺,將心比心,自然便察覺到受眾的問題和需要,然後願意為此作出一個改變,世界必會因此變得更美好。只要人人都抱持這種心態,必定無往而不利。

這是處事的核心原則,當然仍需要配套,例如賞罰分明的制度,推動同事走出舒適圈,作出與人為善的改變。

有福同享 有難同當

林彤熹(EMBA 2020校友):根據公務員制度,政務主任要借調到不同部門,他們的背景各異,你會怎樣與他們磨合?如何管理這種團隊?

薛:每次去到新團隊總要經歷磨合期,我的做人宗旨很簡單──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每位同事都希望自己有所發揮和貢獻,我作為夥伴,要創造並給予對方機會,讓他們做得更好。

相信大家都熟悉管理學的Maslow需求層次理論,人成長到某階段,自然希望得到別人認同,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認受,這種需求放諸四海皆準。領袖如能幫助身邊的朋友、同事發揮所長,雙方就會有良好的互動。困難在於要由心而發思考如何協助同事做得更好,而非單靠腦袋分析怎樣令事情更好,兩者分別很大。做得更好不代表做得更多,而是有更好的發揮,令對方更滿意自己。

其實將心比心並不困難,如果你希望獲得讚賞,就多稱讚別人;如果你希望闖禍後,有人一同分擔愁苦,就要主動分擔別人的困難。「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與別人分享悲傷,悲傷能減半;與他人分享快樂,快樂會加倍。不要隱藏在心,不管喜與悲,都要多與別人互動,當然也要做好防疫的工作(眾笑)。

徐靄妍(EMBA 2020校友):多謝局長精采的分享。在管理哲學上,有哪句人生格言對你甚有影響?又如何把這句格言應用到你未來的工作上?

薛:我腦海裏立刻浮現的仍是「將心比心」四字。工作時我們要設身處地思考受眾的需要,盡力滿足所需。假如你連他們的需要也不清楚,又怎能滿足這些需要?此外,如果我們只管向前衝,忽略其他人的情況,雖然可能會成功,但必然感到孤獨,成為人生的失敗者。我們也別忘了社會上有不少人不及我們幸運,施比受更有福,幫助弱勢社群能令我們的心靈更為富足。你幫助了別人,但其實同時也是透過助人令自己受助。基於這種種原因,我們應該將心比心。

 整理:謝冠東

 

《與CEO對話》節目由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與香港電台合辦,由9月12日起,一連八集,逢星期日下午2時至4時於香港電台第一台(FM 92.6–94.4)播出。節目亦會相繼於港台電視31/31A、now BNC及now Direct等頻道播放,時間請參閱EMBA網址︰https://www.emba.cuhk.edu.hk/radio-tv-series/。聽眾亦可透過港台網站(radio1.rthk.hk / tv.rthk.hk)、流動程式RTHK Mine、RTHK On The Go及RTHK Screen收聽、收看或重溫節目。

* 節目預告:10月24日嘉賓: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主席林家禮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