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1日
鴻海建立的電動車盟友圈,近日又添一員。該公司早前宣布初步與Lordstown Motors簽訂合作協議,鴻海會認購後者5000萬美元股票,同時以2.3億美元購買其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廠房,並將為這間美國電動卡車新創公司代工生產。
鴻海電動車從幾乎一張白紙,在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近年不斷透過多渠道發力搞投資談合作下,如今履歷表開始有模有樣。鴻海EV隊再多一個新成員,本來是值得恭喜的事;但了解到Lordstown謠言纏身,前CEO與CFO因為被指訂單數目造假,6月時一齊起身,公司頭炮產品生產時間一次又一次延後,改完又改的推出日期早就沒有人認真看待,新CEO凳都未坐暖等等慘狀,實在不知是否應該祝賀劉董。
掌管一間過千億美元生意額的大企業,上述問題劉董當然知道;依然決定去馬,必定有其道理。劉董解釋,合作可以更快實現鴻海在北美市場建立電動車產能的時間目標。Lordstown工廠設備現成,可以讓其卡車產品加快上市。這所工廠亦將為鴻海另一個夥伴、同樣來自美國的電動車新創企業Fisker代工。劉董已經知會對方,指生產日程有機會比預計的早,Fisker老闆聽到好消息,當然高興。未來如果鴻海奪得更多電動車代工訂單,產能有餘的話,估計該廠將發揮更大作用。
鴻海希望靠自己的電子代工霸主地位,加上合縱連橫,廣結夥伴,建立起一股造車新勢力,在快速增長的電動車行業立足,但當然不能天真地希望在EV行內已有相當實力的公司,例如特斯拉、大眾或通用汽車等會跟自己合作;所以合作夥伴一般各有所缺,在不同地方須依靠鴻海。吉利(00175)在電動車市場上先發後至,目前發展遠不如比亞迪(01211)與長城(02333),故此另謀出路,與鴻海合作做代工生意;Stellantis雖然位居全球第四大,但在電動車賽道上不算第一線,而且於中國市場亦表現麻麻,這些也許都是找鴻海拍住上的原因。Fisker懂得設計、經營品牌,但缺乏製造能力,亦不願冒險投資生產設備與人員。Lordstown因為資金短缺等問題,生產日期不斷推遲,令部分投資者擔心公司創辦人是否一個大騙子;就算沒有欺騙成份,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公司有廠房,但沒有本事大量生產。
隊友弱的話,鴻海隊與行內強隊對壘,戰勝的難度自然高。鴻海今年1月宣布將協助拜騰在明年第一季之前量產首款電動車;但後者財務狀況持續惡化,主要債權人接管控制權後,與鴻海的電動車合作計劃已被擱置。好在,鴻海尚未採購生產設備,結束合作的損失預料不大,執番身彩。
不過,如果鴻海能夠以長補短,靠自己財力、可信度、供應鏈能力、生產技術等,成功替幾間新創公司製造出高質素產品,在電動車市場佔一席位,就等於樹立起幾個生招牌。正如劉董所講,重點在「結合」兩家力量,而不是單看其中一方。能夠強強聯手,最為理想;但強弱互補,同樣有機會打勝仗。只要有先例證明鴻海模式行得通,將來自必然吸引更多新創企業埋堆,搵鴻海合作,規模效應會愈加明顯。
管控夥伴風險成重要考驗
另一方面,鴻海正加強部署,通過自行研發與合資,搶佔EV重要零件話事權。當鴻海電動車產能達到一定規模,重要零件例如驅動系統等發展至相當程度,其他不願大量投資、但又想做電動車生意的汽車品牌都向鴻海靠攏的話,鴻海EV隊就會正式成為行內不能忽視的新力量。
修成正果前,劉董必須拿捏好來自拍檔的風險,盡量避免類似拜騰這類尷尬事件再次發生。能否駕馭Lordstown,將會是考驗鴻海的重要一關。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拜登藥價改革難激進 醫健設備股可低吸 |
上一篇: | 虛幣走勢不容小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