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0月14日

盧志威 鴻鵠財誌

能源續短缺 通脹難避免

如果要為股市設定最壞情況,相信一定要數通脹,這個已經不只是中國缺煤限電的問題,缺煤是世界性,就連印度也缺煤,可想而知,大家都自身難保,難以有餘暇增庫存,並非單靠加大採購力度就能解決問題。

中國以往會從澳洲進口煤炭,不過因為澳洲率先主張調查新冠病毒的起源,得罪了中國,自此中國就不再向澳洲採購煤炭,此舉減少了一個購買源頭,但中國缺煤問題並非重新採購澳洲煤炭便可解決。如果要找理由,可能是多年前提倡使用清潔能源,清理煤炭的落後產能,令很多煤礦被關閉所致,同時就算煤礦能夠營運,亦因環保問題導致沒有人願意投資改善,終於去到一個臨界點發生供需逆轉。

下游供應斷鏈恐致滯脹

目前中國的對策是把環保問題放下,全力啟動自己的產能,不過就算現在立即處理,亦需要一段長時間才能增加供應,更不用想在國外採購,故大家要接受長時間內能源價格高企令通脹上升的情況。

能源價格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反映在PPI,亦不會立即反映在CPI,但產生通脹只是時間問題,由於中國是世界工廠,能源短缺勢必影響下游供應鏈穩定,最後通脹會升到多高,就是一個風險,這個情況不可能容易解決,亦不是正常的高通脹,伴隨着經濟受到打擊,所以必定是滯脹。

假如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1.5%水平開始上升,為了對抗通脹,環球央行也只能被迫放任利率增加,能源價格和國際利率也是很虛幻的資產,煤炭價格可以短時間升兩倍,這些資產隨時可以大變。最壞情況是重演1987年模式的股災,經濟未死,債券當作可以永恒低息發債,結果銀根突然收緊,一旦政府改變心態,原來龍頭規模的公司也能倒下;股票市場因為過分槓桿,潛在巨大風險,當所有人都要減倉,是不會找到交易對手的。

恒大事件證明了內房債的風險比想像中更高,尤其是不知道哪一間會突然資金鏈斷裂。還有一個風險就是內房自己選擇躺平,因為從恒大事件中獲得啟發,原來境外債券要去收取境內的抵押品,到底要幾長時間,花費多少工夫,全屬未知之數,過往都未有如此規模的案例。反正以前債券就發了,錢都收了,憑實力借回來為什麼要還?人同此心,大家都會先觀望再出手,存在着暫時不還款的可能性。

就算資金充足,不還款就是不還,債權人要去申訴,都要花費極長時間,故整個房地產債券市場應該會陷入冰封,有閒錢的公司可以「食花生」,坐等合併機會;沒閒錢的只能在市場上掙扎,給予投資者優厚條款,又或者陷入債務漩渦當中,逐步走入違約潮,外資買了這些債券,都會很被動。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