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0日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可考慮把強積金強制或自動轉成公共年金, 這想法一方面可以加強退休保障,但同時有些人的退休計劃自有一套,不用政府干預,而且這改變有重大的法律問題,最關鍵的是為什麼要逼人買公共年金,雖然公共年金回報已比起私人的年金高。
退休計劃的人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個類是有樓有錢 ,這些人不用擔心,他們的退休生活將會很豐盛。第二類是有樓沒有太多錢 ,這些人可以利用逆按揭來增加現金流。 第三個類是無樓但有些錢, 這些人可以利用投資特別是年金與公共年金來加強現金流。 第四個類是沒有太多錢, 這些人的退休計劃要等政府救濟。
以一個月薪2萬元的人來計算,他和他的僱主每月強積金供款2000元,40年後約有236萬元,約等於現在的70多萬元。但一個30歲的年輕人如想在30年後退休時,維持現在每月支出1萬元,他在退休時便要有約660萬元,可以說強積金只能幫助他退休計劃約三分之一。
月取金額無跟通脹調整
再看公共年金,一位60歲的男士,買入200萬元的公共年金,假設可以拿終生,每月有10200元(女的是9400元),要留意的是數目不會因通脹而調整,而且本金會減少。如果不買入公共年金,他/她每年可以有投資回報6%,即10萬元,每月1萬元,本金尚存,想追上通脹,便要高一點的投資回報。
若把強積金轉為年金會打亂很多人的退休計劃,有些人想把強積金留給下一代,但有部分人會利用強積金來增加投資收入,特別是投資有道的人。
這次羅局長的建議不知有沒有和財金官員一起研究?其建議令我想起去年補就業計劃時的混亂,800多億元轉眼間便派光,最大的爭議點是補貼包括在疫情中受惠的超市,單是看這點,這個自動或強行轉年金的計劃似乎未有充分的思考。如果要改變,應該有充分的諮詢,以及不影響之前的供款。未有足夠的數據和討論時,帶來的只會是亂局一場。
作者為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中大(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客座講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從高盛到Amber Group ─尋找未來金融之路 |
上一篇: | 美債息續攀高 勢利好價值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