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7月27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同人唔同命 三點看科網

7月26日,周一。內地監管火頭愈燒愈旺,中資股慘不忍睹,科網、教育、物管無一幸免,恒指全日瀉逾千點,科指插近7%,創面世以來最大跌幅,港股堪稱血流成河。

事到如今,押注中資股已非估值平貴的問題,政策風險陸續有來,直接打擊資金對中字頭的信心。投資不外求財,中美科網龍頭「同人唔同命」,難怪愈來愈多本港股民轉戰華爾街。

老畢並非長他人志氣,事實上美股亦不是三大指數看起來般強,近日涉及實戰的分析已述之再三。然而,正因美股破頂益發依賴大型科企,中美對比格外鮮明。同樣面對監管壓力,中資科網五強今年市值合共蒸發近2000億美元,美國FAAMG合計則激增1.5萬億美元,雖說基數有別,消長卻明顯不過。今天且以此為立足點,結合市場發展,與讀者分享一些個人觀察。

風險冇數得計

一、媒體之所以用「風暴」來形容內地監管勢頭,全因打壓速度、範圍乃至嚴重性皆超乎當初想像。美國監管機構當然不是無牙老虎,但阿美利堅事事講求制衡,科企有否違規壟斷,並非政府說了算。舉個例,美國法院今年6月裁定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針對Facebook的官方敗訴,理由是過去六個月聽取控辯雙方陳詞後,認為FTC無法證明Facebook擁有壟斷市場的力量。

反觀中國,不論哪個板塊,監管當局一旦下達各類「指導意見」,受影響企業除了全力配合外,恐怕別無選擇,像Facebook那樣透過司法途徑還擊,等同公開挑戰內地反壟斷機構,即使理論上可行,誰會冒險以身「試法」?

如此形勢買入中資股,無異於寄望當局大發慈悲,有朝一日手下留情放鬆監管,帶動低殘的股價來一次報復性反彈。問題是,以這種心態押注,投資者看中的就不是什麼發展前景、增長潛力,而是如假包換的distressed investing,只求在地下拾起雪茄頭抽上最後一口。即使是這樣,政策主導權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上,潛在回報若抵消不了「冇數得計」的風險,股民隨時偷雞唔到蝕把米。

拖累新興市場

二、恒指兩個交易日累瀉千五點,洗倉味甚濃,惟中資股落難,受影響的並非只有港股和A股,不宜忽略的還有新興市場。近十年來,MSCI新興市場指數(美股ETF代號EEM)不斷調整板塊權重,時至今日,科技比重最高,佔指數逾25%,當中騰訊(00700)、阿里巴巴(09988)相加近12%,連同美團(03690,1.9%),以及京東(09618,1%),四大中資科網股權重已達一成半。

與過去側重資源及傳統產業相比,新興市場積極強化新經濟色彩,確實與時並進,但重倉中資不幸遇上監管風暴,受累不言而喻。從【圖】可見,EEM上周收市跌至今年低位之餘,相對標普500指數更創出歷史新低!美股有科網龍頭坐鎮,淡友見跌每多空歡喜一場,開心不到一兩天又破頂。新興市場剛好相反,靠中資巨頭冇運行,EEM跑輸標指焉能不愈來愈遠?

三、港股插水,資金流入公用股避險,中電(00002)、煤氣(00003)、長江基建(01038)俱逆市造好。老畢近日十分留意美股內部因素及跨市場動態,對後市戒心雖增,但有兩點令我不敢太早全面看淡。

第一是,大市創52周新高股份比率雖持續下降,惟創新低股份比率同樣處於單位數,不似牛轉熊格局。

能攻能守資金垂青

第二是,美股避險情緒若進一步升溫,資金應像港股那樣流入公用或必需消費品等防守型板塊。可是,除了房託(REITs)近期強勢畢露外,公用(ETF代號XLU)及必需消費品(XLP)皆明顯跑輸科技板塊(XLK)。

同人唔同命,美國科技股可攻可守,單是這個優勢,已足吸引環球資金垂青。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