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7月12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重磅數據密集出籠 降準後資產見真章

7月11日,周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星期五宣布全面降準半個百分點,時間較預期快,力度比想像大,人行雖強調貨幣政策取向不變,堅持不搞大水漫灌,惟國務院常務會議於上周三公告中「放鴿」短短兩天後,央行便急不及待放水,動作如此快,難免引發市場種種聯想。

近周,環球金融市場由聚焦通脹變為憂懼增長,多國債券孳息率一瀉如注,內地降準後,美國十年期債息重上1.36厘,較周內低位1.25厘回升逾10個基點,人行雖大力否認政策轉寬鬆,但環球債息近日跌勢近乎失控,極需一個喘穩的理由,只要有助阻止避險情緒惡化,不論行動背後原因是什麼,都會被視作好消息。從這點着眼,內地突擊放水,多少收到一點及時雨之效,由大宗商品到美股皆有不錯反應。

「驚喜」過後何去何從

中國是第一個走出新冠疫情陰影的主要經濟體,且由始至終拒走大水漫灌的回頭路,憑着這兩點優勢,採取措施刺激經濟空間無疑較大,但若非確有不足為外人道的迫切性,央行亦用不着快刀斬亂麻式全面降準。穩健貨幣政策也許未變,但所謂一葉知秋,內地中小微企業融資艱難以至宏觀經濟面臨的風險,恐怕比已知的情況更不好應付。

站在這個角度,內地降準對股市等風險資產有利抑或不利,大有相榷餘地。假如投資者選擇相信環球增長及通脹見頂(peak growth / peak inflation),中國全面而非定向降準,無異於為債市發出的「增長恐慌」警告提供多一個佐證,「驚喜」過後市場何去何從,未來一周將有重要啟示。

中美兩國本星期俱有重磅數據出籠,內地降準對風險資產的「沖喜」效應能維持多久,或有真身可見。一如既往,華爾街大型銀行周二打頭陣,為美國企業次季業績揭開序幕,同日發表的還有美國6月消費物價指數(CPI),而反映上游通脹的生產商價格指數(PPI)則翌日登場。中國周四接力,第二季GDP是否一如部分市場人士想像般不濟,於降準正式實施的這天便會揭盅。周五,美國將公布6月零售銷貨數據,政府直接派錢等刺激措施效力消退後,佔美國經濟三分之二的消費環節會否大大洩氣,屆時有眉目可見。

負息債依舊山積

講開大水漫灌,疫襲全球後,發達國家板斧盡出,央行印鈔不遺餘力,但老畢認為,最諷刺的莫過於世界各地貨幣及財政措施加起來達30萬億美元(下同),惟環球負孳息債券規模仍接近15萬億,單是過去一周便激增1.3萬億。放眼十大工業國(G10),基準十年期債息平均只有0.3厘,相比之下,美債回報已算「可觀」。

試想,幣策與財策一氣相通,再談什麼央行獨立性已毫無意義,實體經濟也非全無反應,否則不可能有peak growth之說,惟全球負息債券之多,跟疫情最凶險時期幾無分別,美國十年息不是直奔兩厘而是朝着一厘進發。即使有先知三個月前「報夢」告知閣下這一切,你會毫不質疑照單全收嗎?

對老畢來說,目前最難搞的是沒有確切方向可見,資產價格多月來一直在關鍵水平整固爭持,以「爆上」(breakout)還是「爆落」(breakdown)形式打破僵局,要由個市話畀你聽,塵埃落定前,不宜對短期波動過度解讀。

耐心等候趨勢出現

單以美股而論,讓好友安慰的是創52周新低股份比率始終微不足道,弊在創52周及6個月新高股份同樣買少見少【圖】。標指乃至覆蓋美股總市值98%的羅素3000指數持續破頂,但要維持強勢,參與的股份得明顯增加,方能令人對慢牛投以信心一票。

老畢仍主張耐心觀察美股「內部」(internal)指標發展,並繼續密切注視跨市場資產釋出的訊號,靜候趨勢確認才決定造好造淡。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