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5月8日

松仁 私募廣角鏡

沉悶的股權基金增值服務

股權投資行業在中國轉眼發展了20多年,在過去10年,中外都拚命印錢的過程中,造就了不少股權基金成功搭上「資本快車」,賺了現金也賺了名氣,也造就不少行業尤其是科技行業的蓬勃增長,以及一些只能靠燒錢才能生存的業務模式及企業,例如瑞幸、共享單車等,造出讓人十分感慨且短暫、放煙花般的故事。

曾幾何時 市場Deal多錢少

雖然經過多個周期的演變,中國的股權投資基金仍然還有兩萬多家,相對美國的3000多家,可見在中國行業火熱程度及競爭熾熱程度,都跟不少中國一窩蜂行業相當類似,行業都在極度競爭下做到鬥爛鬥殘,除了小部分有一定獨特投資角度及戰略外,實質上大部分參與者都缺乏核心競爭力,且在營運及策略上出現高度同質化問題。

其實,目前國內股權基金的這個情況,從行業過去20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也可看出一些因由。國內PE從九十年代開始發展,當時股權投資在國內還是新鮮事物,國內金融從低位起步,各行業的企業質量快速提升,一級市場可供投資的機會極度龐大,跟目前「錢多Deal少」的情況對比,當時正是「Deal多錢少」的階段,滿街都是Low Hanging Fruit。故此,不少基金投資準備上市的公司股份,上市後一般都可輕易透過一二級市場的估值差而獲利。GP的簡單工作就是挖掘這些有潛質的未上市公司,然後坐等企業上市,相對技術含量實屬不高,只要你能融到錢去做這事情,基本上都能賺個盤滿缽滿。

一窩蜂現象 策略同質化

當然,在中國一旦有人發現有利可圖的機會,下一步便會變成一窩蜂。果然到了2000年至2010年,基金數量大幅飆升,不少GP不可能單單投了企業後就坐着等上市,很多企業可以有選擇PE基金的空間,所以GP開始提供增值服務,然而所謂的Value-Add其實也不是很難的事情,不外乎幫企業找找關係、客戶、政府資源、引入新技術、輔導一下上市等,都是很容易能學習到的事情,故此一大堆PE為了搶項目,都說自己有如斯服務,PE策略同質化變得愈來愈嚴重,到今時今日不少國內PE都是主要靠這些來搶項目,比較做得好的可能說跟誰誰誰有關係,能多拿點項目,其實也是大同小異。

最成功的PE,其實就是來來去去那十幾家,例如紅杉中國、經緯創投、IDG資本等,在早期就開始領會到這樣下去不能走得長遠,並在過去10年努力學習為企業真正創造價值,甚至開始專注某些潛力較好的行業,以致基金對行業未來趨勢與技術開始有獨立思考及主張,引導所投資的企業走上獨特發展路徑,擺脫盲目跟風的情況,其實對基金本身及企業都甚有好處。

下周本欄將繼續討論一些較為領先的股權基金,如何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