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0日
進入第二季,暫時大方向仍與前幾期講的差不多,除非環球疫情嚴重轉差,通脹應該仍是長期概念,商品漲價和市場利率上升會是雙生兒,中長期仍有重估空間。2月中開始新經濟股沽壓加劇,中港股市尤其嚴重,美股納指急調整後近期已接近收復失地,但恒生科技指數仍較2月高位下跌近25%,騰訊(00700)大股東南非Naspers子公司配售騰訊股份,令投資者對香港新經濟股更擔憂,2018年Naspers高位減持騰訊,其後騰訊股價跌到年底,高位計累挫近五成,當時宏觀不利因素有中美貿易戰及Taper Tantrum(縮減量寬恐慌),公司因素則是中國政府暫停網絡遊戲版號審批,而且以預測市盈率計算,當時騰訊估值較現時高出三分一以上。
以宏觀因素論,現在不比2018年時好上太多,若論公司因素,騰訊現時亦面臨金融監管,唯一稍好之處,是現估值處於歷史平均以下,今年稍後「殺估值」再跌的空間不太多。再說今季投資者對新經濟股的看法不像之前一面倒沽出,雖然仍頗避忌未有盈利的夢想股,但對市盈率不是極高,相對有數得計的美科技股重拾興趣,Tech Big Six就是明顯例子。
騰訊不明朗 美科技股初見苗頭
說回主題,標題中阿米所講的「釣魚市」,既是形容現時忽上忽落的市況,好比釣鈎隨海浪漂流,引大魚上釣的情況,亦說明現時市場跟投機者的角色對調:以往股市動力充足,專業投機者短炒能早着先機,好比釣魚高手常常得手,但現時市況下,投機者卻更似海中的魚群,容易被股市短期波動吸引而「上釣」,不論造好或造淡,皆特別易招致虧損。面對這種市況的應對方法,心態首先是不宜冒進。經過今年1、2月大時代式升市,贏錢的固然會心雄,至3月失手輸錢者,更是極想立刻打場復仇戰追回虧損,這種狀態下再套用技術突破追入的交易手法,很容易產生屢敗屢戰的惡性循環,當交易失誤次數增加,除了削弱資本,更大影響是打擊信心。
之前筆者亦講過,個人行為會傾向於事件發生的頻率而非機會率,當持續一段時間輸多贏少,即使對資本影響不嚴重,亦會令交易員注碼變得愈趨保守,往往因此錯過真正轉勢時的機會,因此在確認交易優勢減少時,主動降低出手次數,為下一個升浪或跌浪出現時鋪路,至於如何察覺並捕捉轉勢市,宏觀指標過去在Facebook直播和其他節目都講了不少,各位有興趣可回去重溫,專欄篇幅有限,唯有擇日再詳談。
筆者阿米(馮宏遠)為馭風聯合創辦人、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筆者並未持有上述股票,筆者客戶持有Apple及Alphabet股票及衍生工具,並可能隨時買入或沽出。
https://www.facebook.com/fryingrice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衍生工具又成主角 |
上一篇: | 首季資產表現 股票遠勝債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