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5日
股市愈來愈變幻莫測,早兩星期的主題是美國長債息率上升,擔心累死科技股,豈料轉眼間傳統股跌得更快,馬上變成叮噹馬頭,似乎今年第一季度都是難逃先高後低的命運,最後高位留下一地蟹貨。因此,如果是炒題材類的股票,出入都要快手,而且不要談戀愛。
回顧第一季度,曾出現一幕散戶大戰沽空機構,就結果來說,其實是散戶大獲全勝,因直至執筆之時,沽空者已經平倉得七七八八,就算從高位回落50%,大部分沽空者仍要輸錢;至於散戶則視乎在哪個價入市,倘低位入貨,無論如何都有得賺,而且這個故事好像還未完結,GameStop(GME)這隻股票繼續企穩高位,當然,其業績比預期差,該公司甚至「打開口牌」,表示可能會發行新股。
假如該公司不停實施「量化寬鬆」,在市場上進行集資,就算散戶再多,也很容易被公司吸乾,照道理估計,其股價應該會逐步下滑,不過,散戶熱潮實在太違反常識,筆者亦未敢100%肯定該股將立即見頂回落。
科網面臨監管 利弊參半
首季度另一市場焦點,就是中概股熱潮。從一開始熱炒電動車、新能源股,或者個別概念,去到最後形成所謂的「抱團股」,背後資金都是來自國內,所做的事情都一模一樣,所以必定是齊上齊落,某些股票現價對比高位已下跌四至五成,一旦不幸在最高位入場,必然會十分難受。
展望第二季度,最大隱憂依然源自政策,大型互聯網企業持續面對內地監管風險,其中最嚴峻的應是阿里巴巴(09988),同級數的幾間巨企也不好過。儘管金錢上的罰款可能不太多,但是商業活動勢將面臨限制,長遠影響難以估計。
部分熱門概念例如電子煙,相關監管風險亦正在提升,當互聯網或新興企業被迫接受傳統行業方式的監管,意味着以往的灰色地帶會被填補,能夠賺取暴利的空間縮小,去到最後就與傳統行業的龍頭一樣,在獲得護城河的同時,增長和利潤空間卻減少,可以說是各有利弊。
內需股價離地 宜低撈
還有第二個危險行業,就是股價升得太高的內需股,由於踏入業績期,這些累積了巨大漲幅的內需股萬一業績不如預期,股價下跌空間難以估量,投資者必須自求多福。
誠然,有很多內需股的業務增長都足夠穩健,問題在於股價拋離了公司業務所能夠帶來的增長,終歸要回落到一個低點;或者可以這樣說,第二季可視為一個收集期,當公司不論好壞都面臨拋售的時候,最終能夠重返高位的一定是好企業,就算一時三刻股價顯得昂貴,只要企業繼續做正確的事,能夠交出成績,最終一定會反映價值,所以投資者倒不如趁機耐心收集。
至於目前最大的風險,則是中美關係難以好轉,兩國在阿拉斯加的高層戰略對話劍拔弩張,雙方只是表現出鬥而不破的行為,心態上卻是完全敵對,幸好現時不是特朗普主政,否則恐怕已大幅增加對華關稅,然而長此下去,難保不會行動升級,若論殺傷力,此危機遠遠比債息飆升巨大得多。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恒指頸線失守 恐尋底至明春 |
上一篇: | 滬深港通上日成交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