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日
還以為《一億日圓的再見》是一齣懸疑推理的日劇,卻原來是一個人性倫理的故事。故事與演員不是太有吸引力,不過我頗喜歡劇中日本小鎮的場景,以及東京上班族的日常寫實。
香港社會,總是認為人生最好就是平凡但幸福:畢業後找到工作,適婚時遇上對象,婚後生下一男一女,一家人齊齊整整。劇中的主角正是這樣一位平凡但幸福的中年大叔,樣樣都有了,只是生活要量入為出。大叔工作的公司,是今年香港新股市場大熱的醫療製藥相關企業。有一天,大叔發現了妻子原來在30年前未婚時已繼承了巨額遺產,卻一直省吃儉用隱瞞他其實銀行裏有48億日圓,適逢他在公司的鬥爭中成為犧牲品被開除了。既被僱主出賣又對妻子失去信任,氣憤不已的大叔拿着妻子給他的一億日圓離家出走,回到父母長眠的老家去獨自生活。
大叔的老家是一個寧靜的小鎮,在日本旅行坐火車或者高速巴士時,總會經過這樣雲淡風輕與世無爭的小鎮。在小鎮生活,大叔成功創業並找回了自己,還改善了與兒女的溝通,但就無法原諒其妻不坦誠決意要離婚:「信任一旦被摧毀,就再也無法重建了。」對於這一點,我倒是很能理解。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在人生的路上跌了一跤,就是因為信錯了人。不是不知道人心叵測,只是基於鏡子原理,以為自己先信任對方的話,對方也會回報以同樣的信任,無奈鏡子反映的人性總是殘酷無情的。初相識時,我們對他人的言詞、行為、承諾的可靠度有合理期望,相信對方會自覺地做出對我們有利的事情,而不是利用我們的脆弱點去獲取利益。到後來發覺事與願違,被絆倒了唯有嘆聲「倒楣」,當然如果有足夠實力能夠自己站起來,就不怕被背叛。
那麼,今後我們應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信任呢?學者(McKnight & Chervany)認為有4個維度:(1)對方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做我們期望的事;(2)對方是否與人為善而非只看機緣地對他人好;(3)對方是否說真話,言而有信;(4)對方的言行是否具有可預測性或前後一致性。
劇中的大叔在搞離婚時,看到了妻子多年前的日記,得知對方是一片真心,沒有違背與人為善、言而有信、前後一致的信任準則,遂決定與妻和好如初回歸平凡的幸福,冷不防那位人妻拿出一張股票來,原來她最終用全筆遺產買入了大叔之前工作的醫療製藥公司30%的股權,讓大叔成為主要股東並進入董事局!真是一個與時並進的故事,大媽平時省吃儉用,一次過用48億日圓買入當時得令的醫療股,不但有足夠的能力做大叔期望的事還超出期望不負信任。
不要恣意對待別人的信任。信任被摧毀後是很難重建的,至少要有48億日圓。
http://www.facebook.com/IPOqueen.PamelaChung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科創板鋪平紅籌回A路 |
上一篇: | 淡因略消退 金銀又抬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