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2日
一直以來,時裝界都是大品牌的天下,生產量大,充分取得成本優勢,每年兩季度的時裝產業,多年來都沒有什麼變化。
過去十年Fast Fashion例如Zara、UNIQLO和H&M等的興起,從設計理念到完成生產,因受到生產線全面的技術提升,新產品速度可以短短一個月甚至一周就產出,這亦成為過去一直穩如泰山的大品牌致命一擊。受惠技術及線上平台的興起,創造一個新時裝品牌的成本亦大降,不少線上生產平台開始透過人工智慧,為新品牌設計師推斷其設計在生產上是否可行,以及為該設計配對最合適生產商。
過去設計師所設計的產品,除非是具高知名度,否則第一次產出的量都不可能很多,畢竟大廠都傾向為大品牌、大設計師生產幾百幾千件。成本因規模效應而下降,廠商才能賺大錢。
助新晉設計師尋廠商
隨着生產技術的提升,以及產能的泛濫,近年開始不少廠商都會說明由新設計師進行生產,甚至入股一些新設計師的品牌,一旦該設計成名,生產商也能分一杯羹。不少線上平台亦因此應運而起。美國紐約初創線上平台Maker's Row, 便為新晉設計師透過線上諮詢,對接平台上過萬家生產商,為設計師找到一家能接受小批量生產,同時成本及生產時間表最適合的生產商。在生產過程中協助產商與設計師交流,讓設計盡可能在生產過程中能充分表達,亦能即時調解生產上遇到的困難。這種業務模式近來漸漸被投資者所青睞,該企業在過去拿到約200萬美元的風投投資。
在亞洲,類似的業務模式也開始興起。例如於2014年創立的Sitateru時裝線上生產平台,就看中日本服裝廠商有着一流的縫紉技術,廠商雖已有知名品牌客戶,但仍還有多出來的產能。於是Sitateru就為日本450家縫紉工廠和面料供應商的技術及生產時間表等各項資源進行資料庫化,另一邊廂為品牌配對生產商,讓極小批量的設計都能以優良品質及短時間內進行交付。不少大品牌也開始看中這線上平台,在推出新系列時,也善用該平台配對廠商。隨着客戶量及廠商數量的提升,平台對接的能力愈加有效率及準確。平台在快速增長的同時,吸引了不少投資者進入,在數年間募集了22億日圓,最近在2019年的C輪就募集了約16億日圓,包括當地投資者Opt Ventures、三菱 UFJ Capital等。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衍生工具切勿超過戶口20% |
上一篇: | 貪婪指數量化市場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