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4日
王曦煜觀點:美國對華政策的全面逆轉,喻示香港作為聯繫中國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及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窗口,勢必成為美國遏華的重要棋子,面臨較高的不確定性風險。尤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設立的港元與美元長期的聯繫滙率何去何從,需要尋覓可能的騰挪空間,積極應對中美角力的下一個維度挑戰。
美國對華政策根本原則,是把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予以全方位遏制。在全球一體化深度發展的今天,中美兩國已擁有相當權重的共同利益,短時間內不可能實現所謂的「全面脫鈎」,且「全面脫鈎」意味着全球經濟金融格局出現顛覆性的大動盪,這並非中美兩國樂見。然而,中美角力的白熱化,已由貿易爭議擴展至更廣泛的對抗,香港絕難獨善其身。一旦中美貨幣戰升級,滙率問題和貨幣政策的預案,都需要更加靈活機變的思維,化被動為主動,積極應對新的中美關係維度層面的挑戰。
柯南觀點:眼下中美關係十分緊張。以往的曖昧關係一旦徹底脫鈎,對香港的未來既帶來巨大挑戰,同時也帶來前所未見的機遇。香港的全球影響力來自其經濟地位。由於其外向型的經濟結構,以至於全球經濟的風吹草動,必然波及香港經濟。因此在當前中美緊張的關係下,香港的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都將長期地面臨挑戰。
但另一方面,香港過往數十年的發展所面對的主要瓶頸是其地理空間及本地市場規模的限制。如果能有更好的跨境交通基礎設施和更靈活的醫療、金融和社會服務供給機制,通過協調發展來突破香港地理空間限制及內地城市的制度瓶頸,將會使香港的經濟乃至居民生活條件與選擇,上升至新的高度。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使內地城市可以對標香港進行制度改革與創新,而香港又可以利用大灣區的廣闊地理及市場空間,大大地發揮香港的潛力,為世界打造又一超級經濟特區。
科技競爭將更為殘酷
李唐坦觀點:美國高科技巨頭Google前總裁、現任五角大樓國防創新委員會主席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華為對西方國家構成「國家安全挑戰」,同時指出西方國家應該與中國在科技領域展開競爭,而不是簡單化地脫鈎或脫離關係,預示未來圍繞高科技領域的競爭或傾軋將更為殘酷。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中國科技公司所引領的5G應用標準,可能面臨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議題,就是在一個全球共通的平台上運作,還是自起爐灶?5G等高科技產業「脫鈎」,導致中國被排除在美國及其盟友市場之外,不排除形成事實上的不同體系和不同標準。
賈倩明觀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從經濟的自然定律來看,中美雙方都處於一個既有的全球化生產價值鏈條上,並且各自從中獲得了無可否認的發展紅利。美國極力要用政治的冷戰思維,強行改變經濟上的一些規律,那麼中國只能繼續立足於自身經濟發展目標和體量,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加大對經濟基礎的建設,以增強抵禦外部風險的閾值。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上層建築有時也會對經濟基礎產生重大影響。這個概念套用在中美關係脫鈎這一議題上,十分適用。中美雙方已經在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全球經濟生產鏈條上處於相當高的融合階段,完全脫鈎毫無疑問將徹底損害多年來累積的共同利益和財富。美國基於全面遏華方針,因意識形態而寧願損害經濟基礎,無疑是違反經濟規律的不智選擇。中國從管控外部風險的角度來看,恰恰是一個絕佳的夯實自身經濟基礎的時期。
捍衞港金融體系穩定
馬超俊觀點:港元與美元的聯滙制度是造就香港金融中心的制度保障之一。當前衝擊聯滙制度的,除了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和疫情,中美間不斷升級的政治角力也造成了強大影響,不可否認這是市場普遍的擔憂,而維護香港的金融體系內部穩健,應該是最為現實的做法。
眾所周知,港元與美元的聯滙制度立竿見影地保證港元幣值穩定,降低交易費用,在巨大的壓力下,它先後挺過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的次貸危機,成為造就香港金融中心的制度保障之一。然而這次衝擊聯滙制度的不是經濟危機,而是中美政治博弈。應該看到,資本市場也呼應了這種擔憂,有海外投資機構已開始組建基金着手做空港元。在這樣的背景下,管控風險成為最為現實的考量。香港仍須加強對資本市場運作的監察,包括在股票及外滙市場的沽空盤及衍生工具交易,並繼續保持高度警覺,做好金融安全的防衞工作。
楊巍觀點:中美作為當今世界上最舉足輕重的兩個大國,無論從政治、經濟、外交等各方面已有相當深的融合。對於美國而言,中國巨大的市場容量是不可忽視的,但隨着地緣政治、技術和意識形態競爭的自我應驗,中美之間某種程度上的脫鈎似乎已不可避免。從最突出的現象來看,切斷兩國的供應鏈和教育聯繫的廣泛行動將對美國自身的競爭力造成重大的損失。
這一局面美國必須捨棄過去的共同利益,同時不得不加強與其所認為的盟友之間構建比過去更緊密的經濟合作。原有的國際政經局勢都將因此發生深刻的內部改變。
之二.全文完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0天免費閱讀】活用工匠精神 創造共享價值 |
上一篇: | 「變」中覓「機」 把握區域新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