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1月12日

譚曉涵 滬深港日誌

資金齊換馬 基建成新寵

中央有意監管網絡平台壟斷的消息繼續困擾大市。不少香港上市科網巨頭昨天跌近一成,對內地科技股亦帶來明顯影響,創業板指數瀉3.31%,拖累深證下挫1.95%;在金融股表現平穩的支持下,滬指只回吐0.53%。A股短線上升勢頭似乎中斷,後市或要繼續震盪橫行。

內地「雙11」購物節消費數據強勁,但對一眾科網企業未帶來明顯刺激。投資者依然擔心平台壟斷監管的問題,但細節尚未落實,當前足以挑戰現有主要平台的企業又不多,縱使加強反壟斷,相信對各巨頭業務影響仍有限。

不過,科網股今年以來的確累積不少升幅,資金趁機沽貨獲利亦在所難免,至於其他較落後的板塊,則成為資金轉倉的上選,並以基建、金融等股份較受青睞。

在Wind統計的主力淨流入榜上,排名前15大的股份,除了中國平安(601318.SH)等常見的企業之外,還有多隻較少出現的基建概念股,包括海螺水泥(600585.SH)、中國建築(601668.SH)、中鐵建(601186.SH)、三一重工(600031.SH)、中國中鐵(601390.SH)及中交建(601800.SH)等,主力淨流入金額均超過2億元(人民幣.下同)。

事實上,今年初在疫情拖累下,內地經濟曾錄得負增長,為了挽救疲弱的經濟,各地方政府紛紛宣布推出多項大型工程,當時,基建概念亦一度出現炒作,但炒風沒有維持太久,便被更具噱頭的科技股搶去風頭;如今資金從科技類股份走出來,要找尋「平靚正」目標,基建股似乎仍是不錯的選擇。然而,基建股業務雖穩健,但以往增長速度大多只是平平,所以,炒作往往十分短暫,今次會否出現同樣情況,仍需繼續觀察。

相比起只賺微利的工程類企業,資源商品類企業的增長空間似乎較大,尤其目前全球大「放水」,各類商品價格持續飆升,相信會對企業盈利帶來更明顯的利好,包括水泥、鋼鐵等相關企業,相信反彈空間更值得留意。

A股近日雖然一度看似轉強,成交增加,但實際上市場情緒只是跟着外圍走,昨天兩市成交金額降至8696億元,「萬億交投」似乎只是曇花一現。其實,入市資金能否續增,仍要視乎人行的貨幣政策而定。

內地具放水空間

人民銀行昨天公布最新金融數據,10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14.97萬億元,按年增長10.5%,增速比9月末低0.4個百分點,亦低於市場預期的10.8%;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6898億元,但比市場預期的7943億元為低。另外,10月銀行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13厘,按月高0.33個百分點。

從數據看來,10月貨幣政策依然趨審慎,沒有加大「放水」行動,雖然10月CPI數據只有上升0.5%,而環球多國亦維持較寬鬆的銀根,中國具有進一步「放水」空間。

當然,中國官方不願看到此前幾年因為過度放貸而造成的眾多問題重現,包括股市及樓市的巨大泡沫,以及企業胡亂借貸,最終形成大批壞賬,所以近年一直希望以定向方式,將資金投放到真正有需要的企業身上,而非全面大「放水」。

如此貨幣策略背景下,入市資金要長期保持萬億元以上的成交金額,似乎並不易。因外圍升勢暫休,A股的高漲情緒亦難以維持下去,指數或會繼續浮沉,但表現落後的績優股,相信尚有進一步反彈空間,值得留意。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