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9月26日

松仁 私募廣角鏡

瞄準顛覆能源科技新創投

隨着能源變革的風潮逐漸顯現,除了幾天前特斯拉(Tesla)創辦人兼行政總馬斯克(Elon Musk)在電池日(Battery Day)的技術公布外,其實不少能源有關的顛覆性技術也逐步出現,慢慢形成像十年前移動互聯網一樣的生態圈,並開始吸引一些風投基金及股權投資基金的青睞。

例如ALIAD(法國工業氣體上市公司Air Liquide旗下的風投部門),過去一直投資能源、生命科技等範疇,自2013年便在全球投資了35間企業共一億歐羅。到了今年6月,基金開始意識到中國能源變革隨着全球能源科技風潮開始有些轉變,並作出了第一個中國投資。

ALIAD是次投資選擇投放在知名PE──Cathay Capital凱輝基金旗下的Cathay Smart Energy Fund,而此智慧能源風投基金正正就是瞄準中國能源變革中受惠的板塊,包括儲能系統、智能電網、清潔運輸、新能源及氫能等。

在基金背後除了Cathay的猶太人智囊外,還有法國能源巨企Total Energy旗下的VC Arm-Total Neutrality Ventures及國內湖北高新科技投資基金的共同參與,也是一次非常合乎常理的外國技術支持加上國內市場的投資方向,只是瞄準的行業是少有其他風投參與,技術門檻極高的能源科技投資。

人工智能大數據助減碳排放

雖然基金在2018年開始籌備時希望能募集到15億元人民幣,最終今年中募集到8億多元人民幣,在能源科技這比較新的一環來說,瞄準這個行業的VC基金能募集到這個額度,其實也相當不錯。再看看基金的第一個投資,便是一間為傳統熱電廠提供物聯網技術,名為上海全應(Allsense)的企業。

不少讀者可能不知道,中國空氣污染問題嚴重,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燒煤,而燒煤發電及供熱,供熱佔整個能耗超過七成,所以如果能夠有效讓供熱所需要的能源減低,對整個中國的減排有極大的幫助。

而Allsense就是透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加上Digital Twin的應用(讀者可參考本欄〈風投下一個寵兒:數位雙胞胎〉一文),讓一直以來透過人工協調整個由不同管網及換熱站及發熱源組成的龐大供熱系統,變成全數碼化及人工智能控制,大大提升供熱的效率,降低供熱成本及減低碳排放。

對熱電廠來說,能降低成本賺多了錢,同時如果是國企的話也可以向領導表明自己綠色減排,符合國策的心志,當然十分歡迎這個系統。故此在Cathay的Smart Energy Fund於今年投資前,其實已經有另一間高手股權基金已經進入,就是近年集中投醫療及生物科技的高瓴資本,原來同時也開始涉獵一些能源科技的早期投資,讓Allsense在成功拿到兩百多萬美元的投資額。

Cathay及高瓴涉獵早期投資

其實無獨有偶,除了Cathay、Hillhouse以外,其他國外巨企例如蘋果、星巴克及索尼都紛紛成立新能源及有關能源變革部門,以捕捉中國及全球的能源科技有關機會,相信這個能源風潮,隨着未來疫情逐漸過去,各路基金的投資會讓這個行業變得更加熱鬧。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